记者获悉,江门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名医名家辈出,出现了近代广东四大名医之一陈伯坛,而一代代江门人也传承中医传统医术及救死扶伤精神。记者了解到,医院成立于年,是医院。是国家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业界中称为“三甲的三甲”,医院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具备开展药物和器械临床试验的资格。相继成立了江门市新会陈皮研究院、江门市骨科研究所、江门市中西医结合肺病研究所、江门市中医药研究所,以打造科医院竞争力。几十年来,有着一批批为江门中医事业前赴后继,付出巨大心血的名老中医,为医院作出巨大贡献。建院创始人——省名中医简锡禧院长简锡禧,医院院长,江门市第六届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副主任。广东省名老中医。简锡禧于年毕业于广东省中医药专门学校,先后在江门、新会等地行医,年应聘为江门明善堂驻院医生。年5月参加江门市新中中医联合诊所;年5医院工作,历任主任、副院长、院长等职。简锡禧从事中医内儿科临床工作50多年,潜心于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擅长“伤寒”,以精通小儿科而著称。医院院长期间,在振兴中医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年11月退居二线后(医院名誉院长),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参加临床诊疗,带教下级医生。简锡禧学识渊博,临床经验丰富,中医理论造诣颇深,他撰写有《对伤寒论六经次序的商榷》、《论眩晕》、《关于三焦的一点体会》、《略谈血症》、《十四经穴点穴概要》、《风温病与温湿病的初期治则》、《肮脏蓄淤治疗概要》、《产后发热一例治验分析》、《清脾饮加蜀漆治疟疾》、《肾炎与水肿异同》等二十多篇学术论文,并指导中医师进行“汤头歌廖的格律名式和语法特点”的医古文研究,成果显著。建院创始人——省名中医温玉良院长温玉良,新会双水王井头乡人。年,温玉良到广州市清水濠42号陈月樵中医处从师习艺,年满师后,在江门新庆街1号开设温玉良医务所执业中医,悬壶初识者日多,口碑日盛。温玉良从习伤寒而妙用温病,医病与时、域相结合,遂能名噪一方,丰富了岭南医派之实践。年5月,在江门组建新中中医联合诊所,任所长。年6月,与江门全市11间联合诊所于永利街5医院,任院长。年11月及午10月,为培养充实中医后继人才,医院先后举办20医院中医学徒班,学制分别为3年、5年。主持规划教学、考试、量才分科等,并具体讲学、临床带教。年,医院肝炎研究小组,制订肝炎病的中医诊断(辨症分型)和治疗,制订无黄疸性肝炎综合快速疗法方案,在住院部设气功室,以气功、太极拳配合药治,并探索其治疗保健作用,开创传统湿温治肝炎从肝论治之说。在肝炎病治疗的基础上从事肝硬化腹水科研临床实践。将肝炎、肝硬化腹水与传统湿温、积聚、膨胀、痰厥对应,以痰湿为病、气血为治的辨治关系认识肝炎病归转,使传统证治的完整性对应于现代病变发展规律,为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作尝试。温玉良终生专注诊务。任院长期间,工作繁忙,仍坚持坐诊、查房、带教工作。应诊之余,还担任多种社会公职:原江门市中医公会理事长、广东省名老中医,广东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及江门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江门市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及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江门市卫生工作者协会委员等。陈保黎:三代传承痔瘘传统疗法陈保黎,年出生,17岁后任江门石冲乡小学校长,23岁拜广东四大名医之一陈伯坛为师,并边学医边坐诊。有感于“十人九痔”之说。他矢志专攻痔疮病治疗,经过反复探索,总结出一套简单可行的诊治方法。年,陈保黎带着儿子医院,创建了痔瘘科,多年来求医者众,无不为他的精湛医术,高尚医得所感动。20世纪60年代,他被选为江门市第四届政协委员,多年来被评为江门市先进工作者。目前,陈保黎早已离开人世,医院创建的痔瘘科,却得到很大发展,其长子陈立均,次子陈立荣,长孙陈彬荣也继承了陈保黎传统治疗方法,为中医发扬光大。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黄文生通讯员:江轩(图片由江轩提供)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刘影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artweb.com/jkbk/78536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