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是禽流感的高发季节,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
1症状是什么?
H7N9疫情是由H7N9病毒引起的。患者常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或呕吐等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3-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等症状。病死率在40%左右。
2
H7N9怎么传染?
1最危险的因素是什么?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受感染活禽或带毒禽类污染的环境。2会出现“人传人”吗?虽然偶有局部聚集性病例发生,但尚无证据表明H7N9病毒能持续地“人传人”。3目前疫情上升势头已得到遏制。按照既往疫情流行规律,每年春节过后发病数量会出现明显下降,并呈低水平流行直至4月下旬。3
高风险感染人群有哪些?
1和活禽有接触的人从事非规模化和非规范化家禽养殖、贩卖、宰杀等工作的人群感染的风险更高。2老年人和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多数病例有基础性疾病;绝大多数病例发病前曾接触过活禽或到过有活禽售卖的市场;老年人和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感染发病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可能性更高。4
鸡、鸭等禽肉还能吃吗?
鸡、鸭等禽类可以买、也可以吃,但一定要吃得安全。1避免直接购买活禽、直接接触活禽和自行宰杀活禽。2购买、食用有检疫证明的冷鲜禽、冰鲜禽及其产品。3不要从流动摊贩处购买活禽,也不要将从活禽市场或流动摊贩处购买的活禽与自家家养禽混养。5
如何进行预防及治疗?
目前尚无预防H7N9的疫苗可用
季节性流感疫苗并不能预防H7N9流感。但目前已有H7N9流感防控药品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物临床试验批件,获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1警惕发热症状 如果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佩戴口罩,医院就诊,并主动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接触过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是否到过活禽市场等情况,以便医生及时、准确做出诊断和给予针对性的治疗。2加强体育锻炼1坚持有氧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强身体抵抗力,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跳舞最好选择在公园或广场等比较开阔的地方,少去密闭室内。2运动强度适中运动强度不要太大,一般运动后心率最好不要超过减去年龄的数值。3不要带病运动即便是轻度感冒,也应避免强度大的运动。3注意饮食1吃肉一定要煮熟禽流感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在℃的高温中,病毒1分钟内即可被消灭;70℃时,几分钟便可被杀死。2养成良好的厨房卫生习惯入厨之前要认真洗手,厨房里面的生熟食物分开存放,生肉和熟食要分别使用不同的案板、刀具,接触过生肉、生鱼、生蛋之后要洗手、刷水池等。3饮食多样化,均衡营养日常饮食中要注意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深色蔬菜和水果;注意锌、铁的摄入,吃一些动物肝脏、黑木耳、干果等;多吃清淡少盐的食物,多喝水。4生活起居养成良好习惯1洗手至少40秒在准备食物前、中、后,吃东西前,使用卫生间后,照顾家中病人时要洗手。洗手时应对指尖、指缝、拇指进行搓洗,洗手40秒或以上。2一周给家里做一次扫除一周一次定期对家里进行大扫除;平时可以在家备上一瓶消毒液,以备不时之需。3每天通风半小时最好能在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选择阳光好的时段开窗户通风半小时。4回家后换衣换鞋养成进门换衣换鞋的习惯,可以减少灰尘与致病菌的带入,有助于保持家居环境的清洁。5出行注意事项1外出时远离有禽类的区域到菜市场时,应避免接触活的动物,少去有生禽宰杀的集市。2外出就餐时,少吃路边摊尽量不在路边摊或卫生条件差的餐馆就餐,餐具可以用开水烫一下再用。3出行戴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最好用医用口罩、纸巾、袖子、肘部遮盖口鼻;用过的纸巾应尽快扔入垃圾箱;在接触到呼吸道分泌物后,及时洗手;骑车在外的人,除戴口罩外,最好还能戴上帽子,以防头发上聚集灰尘和病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