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保健秋季幼儿常见传染病及预防保健

秋季幼儿常见传染病及预防保健知识

秋季来临,天气逐渐转凉,幼儿机体适应力差,免疫力也较成人低下,易受到病菌侵袭,为强化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帮助孩子们平安健康的度过秋天,现将几种秋季幼儿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介绍给大家。

01

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

主要症状:

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本病预后良好。

易感人群:

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

02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03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又俗称“冬季呕吐病”,是由诺瓦克病毒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范围广等特点。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包括摄入污染的食物、水,接触病人排泄物或呕吐物,接触污染的手、物体或用具,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等。

主要症状:

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性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较多,24小时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黏液脓血。

易感人群:

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

04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易感人群:

多见于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05

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常呈地方性流行。

传播途径:

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

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婴幼儿和老人易并发肺部感染。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

幼儿园预防措施

1.利用各种形式增强幼儿及家长的防控意识,引导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

2.落实晨午晚检制度、因病缺勤追踪制度,每日进行晨午晚检,做好记录,对未到园幼儿要查明原因;了解清楚因病缺勤幼儿的症状及治疗情况。

3.落实消毒制度。每日对玩教具、日常用品、门把手、桌面等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清除卫生死角,经常保持通风换气,幼儿园切实做好消毒工作,并有消毒记录,包括:消毒时间、消毒部位、消毒方式、消毒方法等。

4.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5.保证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加强幼儿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家庭预防措施

1.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artweb.com/ydbj/785327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