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保健5月常见流行病科普知识

补骨脂注射液零售价你了解多少 http://m.39.net/pf/a_4345635.html
五月份,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各种传染病开始活跃。绿岛明珠幼儿园温馨提示,注意预防新冠肺炎、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水痘、登革热、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流感。??????????????????????一?、新冠肺炎目前全省疫情防控形势保持稳定态势,但防控措施仍不能放松。健康提示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坚持勤洗手、人多的地方戴口罩,人与人之间保持一米距离,勤通风。做好个人及家人的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腹泻等疾状时,要在做好防护的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如实告知医生发病前14天旅居史及接触人群,尤其是有出游史的,旅行归来更加要做好14天的自我观察。二、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年5月,手足口病进入流行高峰期,容易引起局部传播。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出现疱疹或溃烂,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潜伏期2-10天,痊愈后隔离14天。另外,近期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病水平有所上升,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也可间接经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传播。表现潜伏期为2~4天。有时伴有头痛、腹痛或肌痛,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数个(少则1~2个,多达10余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家长应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如出现发热的情况,应及时就医。健康提示(1)接种EV71疫苗能有效预防EV71相关手足口病,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2)注意手卫生,尤其在触摸口鼻前、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如厕后、接触疱疹、呼吸道分泌物后、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打喷嚏、咳嗽时注意用纸巾遮掩口鼻。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应指导儿童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掌握“七步洗手法”。(3)注意室内外的环境卫生,每天定时开窗通风、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奶瓶、奶嘴及孩子常用的餐具应经常彻底清洗消毒。(4)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有发热、出疹的儿童接触。(5)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特别是肛周皮疹)或口腔溃疡等,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拖延治疗或误诊易使患儿发展成为重症病例,甚至导致死亡。三、水痘水痘是常见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症状:发病前期可能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皮肤出现疱皮疹和红色斑疹,伴骚痒、迅速发展为丘疹,通过空气、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传播。潜伏期14-21天,痊愈后隔离14天。健康提示1.接种疫苗:接种疫苗能有效预防幼儿发生水痘,建议水痘免疫史空白或接种剂次不满2针的幼儿按规定完成疫苗接种或补种。2.加强锻炼:规律作息,加强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3.及时隔离:病人需隔离治疗不少于2周,待全部疱疹结痂后方可解除隔离。四、登革热登革热(denguefever)又称波尔加热、五天热等。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其特征为发热、关节痛、肌肉痛、皮疹、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潜伏期5~8天,前驱症有鼻炎、结膜炎,突然高热、恶寒、头痛、眼眶后痛、肌炎、剧烈性头痛、肌痛、关节痛、恶心、呕吐、乏力、厌食,第1次发热可达39~40℃。持续4~5天下降,症状减轻约1~3天后再次出现高热(双峰热),在发病3~5天,多数病人首先在躯干两侧出现麻疹样红斑,逐渐向四肢发展,以前臂屈侧为多,呈猩红热样皮疹,向颜面、四肢扩展。有的病例在手足、掌跖、踝及小腿可见紫癜样斑丘疹,伴瘙痒,消退后有脱屑。病人多伴浅表淋巴结肿大。登革热病毒可引起亚洲儿童出血热。表现皮肤黏膜小的出血点及瘀斑,严重者有鼻出血,消化道、呼吸道及颅内出血。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退热后可恢复,凝血酶原延长。个别有蛋白尿,血清转氨酶升高。可用乳鼠脑、猴肾、白蚊、伊蚊细胞株作病毒分离培养。健康提示1.?控制传染源在地方性流行区或可能流行地区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工作,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与治疗患者。同时,对可疑病例应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识别轻型患者。加强卫生检疫。2.?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清理积水。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3.?提高人群抗病力?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登革疫苗仍处于研制、试验阶段,已研制出登革病毒1型和2型的蛋白和DNA基因疫苗,正在进行动物试验,但尚未能在人群中推广应用。由于低滴度的抗登革病毒1型抗体有可能成为促进型抗体,诱发登革出血热的发生,因而增加了疫苗研制、应用的难度。五、麻疹麻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发病高峰期是3~5月份。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麻疹易感人群包括没有接种疫苗的幼儿和成人。麻疹患者在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如合并有并发症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自麻疹疫苗发明以来,全世界麻疹的死亡率一直在下降,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消灭了麻疹,但其仍是造成全球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麻疹通常先出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咳嗽等,随后越来越严重,可能出现高热,脸上出现红色皮疹。皮疹出现按照耳后、颈部、面部、躯干、上肢、下肢及足部的顺序,由上至下逐渐发展至全身,退疹与出疹顺序一致,先出先退、后出后退。健康提示(1)按时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出生后8个月接种第1次麻疹疫苗,18~24月儿童要完成第2次接种,免疫力低的成人也可以接种麻疹疫苗。(2)如果接触了麻疹患者,医院或防疫站注射免疫血清球蛋白,这样不但可以预防发病,也可以减轻发病症状。(3)一旦发现麻疹患者要尽快隔离治疗,一般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4)麻疹流行期间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同时患者停留过的房间应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患者衣物、书籍、玩具等用品应在阳光下暴晒。六、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也就是常说的痄腮,这是一种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感染所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的人群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学龄前的儿童发病率较高。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可能会发生,其中冬春季节的发病率更高。发病之后腮腺会出现肿胀现象,状如蛤蟆,所以流行性腮腺炎也叫做蛤蟆瘟。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4-21天,痊愈后隔离14天。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体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腺肿大、疼痛,阻嚼时更痛。健康提示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主要是进行疫苗注射。患者在接种麻腮风三联减毒活疫苗以后,大多可以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尽量避免和流行性腮腺炎的患者进行密切接触;而对于出现有流行性腮腺炎病情发作的患者,需要做好有效的隔离,尽量避免去学校、游乐园、公园等公共场所。??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个人的清洁卫生,勤洗手,勤消毒,生活环境勤,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在饮食上尽量多吃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注意饮食营养均衡,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情绪过度紧张焦虑,可以尽量减少流行性腮腺炎的病情发生。七、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流行传播的机率很高,症状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潜伏期7天,隔离两天。???????????????????健康提示???流感的预防措施有:首先保护好比较容易感染的人。家里的老人或者是婴幼儿,儿童有慢性病的人可以注射流感疫苗,流感高发的期间,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其次,流感病毒一般是通过空气传染,流感病人要戴口罩,室内要保持通风,多洗手。最后,要控制传染源,家里患了流感的病人,要进行隔离,咨询医生,吃一些抗流感的药物。平常要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虽然传染病无处不在,但我们能够提高警惕,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增强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倡导教师加强对幼儿保持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的教育,提醒家长对卫生保健知识的重视,齐心协力,提高整个幼儿园的健康水平。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必定能使全园健康教育环境更上一个新台阶。?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artweb.com/slys/785346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