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李星明教授曾在《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多部门合作:理论、实践与模式》一书中提到:“年中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人口总数13.26%,过去十年我国人群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构成从-年的76.5%,上升到-年的82.5%,到年已达85.3%,20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
我们知道,有86%以上的大病由慢性病造成,一旦确认就需要终身治疗,越来越多的患者给医疗系统带来了更加沉重的后续康复压力。医院要永远“不堪重负”下去了吗?
在各种会议、论坛上,我们反复听到“将医疗资源下沉”的疾呼。尽快、就近将病患小问题处理,是医患双方的共同期待。头痛脑热、血压血糖异常等本可以在基层解决的问医院的优质资源,医生不得不将危急重症与“感冒发烧”共同处理。
如医院可以用“人头攒动”来形容,这其中不乏很多高血压慢性病患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生活陋习带来的影响加重,高血压病呈现“井喷”甚至“海啸”式增长。基层医生和家庭医生的短缺令高血压病患者医院。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根据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目前我国共有心血管疾病患者2.9亿人,平均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而这个数值中,超过半数都与高血压有关。目前我国共有心血管疾病患者超2.9亿人,平均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而这个数值中,超过半数都与高血压有关。
根据高血压死亡人群归因危险度分析显示,所有心血管病死亡中,64%是由高血压造成的。如今,全国高血压患病人数更是达到了2.7亿,每10个成人中至少有2人患有高血压!但是,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和治疗控制率分别仅为48.4%、38.5%、9.5%和24.0%,这说明高血压或慢病宣传教育、跟踪指导等方面的工作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而患者教育、慢病用药指导、管理慢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等正是我们药店承担社会慢病防控责任的重要使命,也是在慢病市场抢占一席之地的关键工作。
小犀牛健康多次举办慢病管理服务高血压宣教活动,为慢病会员提供用药教育、咨询指导等一系列服务,得到了社区会员的积极响应。宣讲现场对高血压的形成、危害、现状、预防以及血压测量、注意事项等进行专题讲座。讲座内容非常贴近高血压患者的日常生活,得到了患者的积极响应,互动环节十分活跃。
很多患者现场反馈说希望经常能参加这样的讲座,医院要排好长时间的队,有些问题还没有问,医生就直接就喊下一个患者了。以后这些问题就可以到小犀牛健康家咨询了,患者们的积极反馈也更加坚定了小犀牛健康做慢病管理的信心。
慢病管理服务无疑体现了小犀牛中医馆的价值,这份使命很重,但是患者和顾客的反馈将给予小犀牛很大的信心去将慢病管理真正落地。小犀牛通过去给慢病患者在用药依从性、用药正确性、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做指导,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患者教育。
把慢病服务做好,减少或延缓慢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是小犀牛慢病管理的的目标。患者教育只是慢病管理项目的开始,需要一直持续下去,帮助患者改正不良习惯、调整饮食作息、改善用药、提升依从性等,所有的药学服务都是建立在患者教育的基础上。患者教育做得好,才有后面的管理,患者教育做得不好,慢病管理便很难进行下去。
小犀牛健康家为了让指导内容更丰富,除了医学知识,医生们还要掌握营养学、心理学,以及运动、保健、中医食疗等常识,这样才能避免患者复诊几次后感到枯燥乏味。有时居民来量血压,重复多次结果都不稳定,可这并不一定就因为他没有遵医嘱吃药或药物服用不当,可能会有其他原因:如情绪波动大、家庭不和谐、饮食不当、运动欠科学、心理不平衡等。针对一些顽固的血压控制不好、血糖控制不佳者,一定要追问其是否存在生活方式的问题,和患者一起分析监测仪的数据,让其体会到强化管理带来的变化,这样他们才会容易接受并配合。
同时,慢病防控工作绝不属于医疗独家,还要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基层医疗机构是医生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有着独特的文化情怀。小犀牛健康家的医护人员不仅仅要用生物学做法防控,还要充分能结合自然和社会环境以及人们的心理需要。任重而道远,需要逐渐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