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医大师陈可冀千百年来,长寿都是人类不断追求的。从古时徐福东渡寻求不老仙药,到如今科学研究各种各样的长寿保健方法,无不体现了人们对长寿的渴求。老年学家对寿命有几种提法:一曰自然寿命,指个体的最高年岁,中医学称“天年”。《黄帝内经》谓人的“天年”当是“度百岁乃去”,《尚书·洪范》称“以百二十为寿”,说明人的自然寿命活到~岁是正常或可能的。二曰预期寿命,指群体的平均寿命,我国的平均预期寿命从年的35岁提升到年末的77岁,达到一个较高水平。三曰历法年龄,通常所说的“世上难逢百岁人”,指的就是它。四曰生理学年龄,这就是医学界提出的要“保持年轻的活力”,争取延长人的精力旺盛期达15%~20%,也就是说要比同历法年龄的人身心更为健康,所谓“老当益壮”“年高而不老”“寿高而不衰”,延缓衰老的到来。由于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达、医药条件的改善,当今人们的平均寿命得到了大幅度延伸,我们已经进入长寿的时代,人们不仅要实现存活期的延长,更要保证生命的质量,将寿命与健康相结合。在我看来,活得长,其实不如活得好,如果长寿是以降低生活水准为代价,变成毫无快乐而言的“苟活”,那就失去了长寿的意义。人类的衰老和寿命都是自然规律,我们不要刻意追求寿命的长短。不过人类寿命的长短约有10%是由遗传因素决定,剩下的大部分是由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来决定的,所以保健和养生是很有必要的。古人云:“有养生之道,无长生之方”,这是很实在的概括。对于养生我们要做到“从不刻意,却不随意,但要注意”,建立科学的、联系个人实际的养生方法,培养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生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是种生活方式,是对生命的全方位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artweb.com/ysbj/78537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