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二十四节气-小暑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度时叫小暑节气。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
小暑三候
一候温风至
小暑之日“温风至”,这“温风”是热风,但东汉王粲的《大暑赋》中有“熹润土之溽暑,扇温风而至兴”之句,熹是炙、烤,人如在天地间一个大蒸笼中,蒸出全身污垢;再如舒展在温水之中,此时温风徐来亦如酒,也可兴在其中——一切都因由自己的心情。
二候蟋蟀居壁
后五日“蟋蟀居壁”,指蟋蟀生而还在穴中面壁,不能出穴飞。它农历七月后才出穴,活跃草丛间求偶,到八月天凉,会聚到院中,令小院鸣声鼎沸,天越凉离人越近。待农历九月不入户就要冻死,十月就在床下鸣了。它名“促织”,为督促女子纺织,“促织鸣,懒妇惊”,是为警示。
三候鹰始挚
再五日“鹰始挚”,这时鹰已先感知到肃杀之气将至,开始练习搏击长空了。
固护心阳、宣发肺气、祛湿排毒
小暑是24个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5个节气,今年的小暑是7月7日,小暑过后,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
中医专家提示,小暑过后的养生要点是固护心阳、宣发肺气、祛湿排毒,吃好“五宝”,过好“六关”,安然度夏。
吃好这“五宝”,夏季没烦恼
莲藕除烦
中医学认为,藕生食有清热生津、润肺、散瘀消肿、止血的功效,可主治热病烦渴、吐血、淋病等症。熟食则有健脾益胃、消食、止泻、固精的功效。
常吃莲藕可以凉血、滋阴、清热,流鼻血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对老年人来说,夏藕更是补养脾胃的好食材。此外,莲藕也是高血压、肝病、食欲缺乏、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者的保健食物。
苦瓜降火
中医认为,苦瓜主治中暑、暑热烦渴、结膜炎、烧烫伤、少尿等病症。另外,苦瓜的维生素C和B1含量高,具有预防坏血病、提高人体抵抗力、保护心脏等作用。
黄鳝补脑
民间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小暑节气前后食用鳝鱼最为滋补,中医认为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可以预防夏季食物不消化引起的腹泻,还可以保护心血管。
绿豆芽解毒
小暑节气的第三大宝是绿豆芽,炎炎夏日,烹制一道绿豆芽菜肴可以清热解毒、利尿除湿。同时,绿豆芽的热量很低,而水分和纤维素含量较高,可促进肠蠕动,具有通便的作用,是人们公认的夏季瘦身佳品,也是便秘患者的健康蔬菜,对食道癌、胃癌、直肠癌患者也有良好的食疗价值。
莲子清心
莲子是最适合夏季食用的珍贵食品,素有“莲参”之称。莲子有滋阳补血,润肺养心,延年益寿等等功效,经常吃莲子还能降血压。
把握这“6关”
养阳关
都说“春夏养阳”,很多人不明白,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为旺盛的时节,为何还要养阳呢?
夏季,人体的毛孔都张开了,容易让阳气发散。同时,大量的出汗,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伤津耗阳气。
建议:调节好体温和室温间的差别,房间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室温保持在27℃最佳。如果长时间在空调房里,要注意关节的保暖,并且随时通风,切忌因贪凉而引发各种疾病。
情绪关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情绪的波动,会造成血压易上升,心脏负担重,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容易发作。中风在夏天的发病率也相当高。此外,情绪波动过大还会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呼吸系统疾病复发,如哮喘、支气管炎等。
建议: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在养生健康方面,应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所以,夏季养生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
睡眠关
夏季昼长夜短,且夜间温度较高,导致一些人夜间休息不好。根据中医的说法,如此“阴阳失衡”,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
建议:夏季天亮得早、黑得晚,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作出相应调整。早睡早起,才能维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小时高质量的睡眠。睡眠时间不够,可以通过午睡补充。最好平躺,不要趴着睡。
健身关
不少人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夏天出汗多,不宜运动。其实,夏季仍需维持适量的运动,只是要注意不应在烈日下运动。同时,由于夏季运动出汗量更大,所以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防止出汗过多导致血粘度升高。
建议:短距离的健走、游泳、太极等是最适合酷暑时节的运动,可以起到平心静气、缓解压力的作用。运动时间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晚练不宜过晚,以免影响睡眠。
祛湿关
小暑是进入长夏的第一个节气。长夏在五脏属脾,长夏最大的特点是湿气太重,脾最怕湿邪来犯,受“湿邪”的侵袭容易出现周身乏力、脾胃不和、恶心出汗、手足水肿等症状。
建议:清淡饮食。适宜的食物有——冬瓜、白萝卜、番茄等这类化湿通淤、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的食物;夏季宜多食用淡水鱼,少食红肉。
小暑还得防“四过”
空调过冷
人体最适宜得环境温度为22°C-24°C,很多人却将空调温度调在20°C以下。因夏季人的全身毛孔是张开的,特别是经常从燥热的室外突然进入冰冷的室内,寒气长驱直入体内,长期下去易引发疾病。
喝水过量
在夏季高温天气,人在大量出汗后,体内的钠盐等电解质也随之流失,如果此时大量饮用白开水而未补充盐分,就会出现肌肉抽搐或肌肉痉挛性疼痛。
降温过快
有些人在大汗淋漓时,会拧开水龙头让冷水直冲而下,或对着风扇猛吹实现“快速降温”,而这种方式经常会让人“快活一时,难受几天”。
衣服过露
专家指出,只有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能通过臧家皮肤的辐射、传到散热起到降温作用。
而夏季的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5°C,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从而使人感觉更热。
1
END
1
图片丨版权归洞见命理所有
编辑丨洞见命理
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感恩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