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健康温馨提示-
家长安全健康教育
-东方江韵幼儿园-
随着气温升高,有一种病也进入了爆发期——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通常班里一个小朋友起病,很快会传染给同学。随着全国各地就诊患儿人数剧增。
这种病主要危害的是孩子,每年5~7月高发,使得很多家长非常焦虑。
01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之所以叫手足口病,因为感染了该病的孩子在手、脚、口腔甚至是屁股和小腿上会出现皮疹或疱疹。这些皮疹不会有瘙痒感,病好之后就会逐渐消退。
02
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口、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碰到病人用过的毛巾、玩具、牙杯、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就有可能感染。
孩子爱玩的海洋球池和摇摇车就是传播病毒的帮凶。
海洋球池好玩,却很不卫生。球池中有大量宝宝的口水汗液甚至尿液,而且不好清洗。
宝宝最爱的摇摇车遍布小区周边,可摇摇车几乎没人维护,估计一年到头都很少消毒。
这些“你玩我玩大家玩”的游乐设施,上面很可能有手足口病毒。
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是5岁以内的儿童。
大约1%~1.6%的孩子患病后,会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并且会有0.03%~0.05%的概率导致死亡。
要特别注意的是,3岁以下的宝宝最容易发展成重症手足口病。
03
初期症状
手足口病病毒侵犯人体后,通常有3~5天的潜伏期,随后发病。
1.孩子会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典型的手足口病会在口腔、手、足等部位黏膜、皮肤出现红疹或小疱疹。
手、足、口分别冒出疹子的时间不一定,一般手脚最明显。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爸妈要每天检查宝宝的情况,主要是观察手心、脚心以及口腔有没有异常,体温有没有变化。
2.如果孩子体温高于38.5℃三天以上,精神萎靡,或有嗜睡的情况,不要迟疑,马上带孩子去看医生。
04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预防手足口病,要牢记这12字真言:勤洗手、吃熟食、多喝水、勤通风
(一)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周对地面及桌椅台面、床围栏、门把手、电话等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擦拭。
(二)儿童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流动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持续至少20秒;洗完手后应使用独立毛巾抹干手。
(三)家长及看护人员在接触儿童前、替儿童处理儿童粪便及呼吸道分泌物后均要洗手。
(四)餐饮具、奶瓶每次使用前应煮沸20分钟或高温消毒;玩具应每周清洗;尿布、毛巾、衣物、被褥等应经常换洗与晾晒。
(五)早晚探摸儿童额头,如有发热要测体温;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应同时留心观察儿童的口腔、手、足、臀部和膝盖等是否有疱疹或斑丘疹。
(六)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七)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医院就诊,根据医生建议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
2.少去人口密集的场所
人群密集的地方往往病毒也更集中。
在疾病高发的季节,尽量不要凑热闹,别带孩子去人群拥挤处玩耍。
3.搞好个人卫生、接种疫苗、远离人群,做到这三点,远离传染病。
6个月到5岁的孩子,都能接种针对手足口病的疫苗。
05
照顾患儿的日常
(一)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家长及看护人员应密切留意其身体状况,学会“二摸”和“二看”法。
“二摸”:摸患儿额头是否高烧,摸皮肤是否发冷。
“二看”:看患儿是否精神萎靡不振,看肢体是否颤抖抽搐。
如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将患儿送至手足口病医院进行治疗。
(二)地面、家具表面、玩具等应每天清洁,每周消毒1-2次。
(三)被患儿粪便、疱疹液以及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或表面,清洁后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
(四)家中如有其他儿童,食宿、玩具和生活用品等应尽量分开,同时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