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家长们: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这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新冠病毒防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等于全面告捷,爱幼思幼儿园温馨提示您,请您继续加强日常防护工作,在预防新冠肺炎的同时,预防幼儿传染病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应该更加了解春季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提高幼儿的防病能力,保障孩子的身体健康。
手足口病
近日天气暖和,孩子们都去上学一阵子了,家长们也以为自己可以松口气了。但没想到,有个让家长非常头痛的家伙悄悄来了,它就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有季节性高峰。一般来说,上半年手足口病从1月份开始慢慢攀升,4月—7月进入发病高峰期。
手足口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以手、足、口腔和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极易在托幼机构、小学等集体单位传播。
至少20多种肠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柯萨奇病毒A6型(CA6)、柯萨奇病毒A10型(CA10)最为常见,其中重症和死亡多数由EV71感染所致。
足和臀部出现皮疹或疱疹,口腔内出现疱疹。绝大部分病例症状轻微,少数病例会发展成重症,极个别甚至死亡。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等,再经口感染;通过咳嗽、喷嚏等感染;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感染。
水痘
水痘(varicella,chickenpox)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以全身性丘疹、水疱、结痂为特征,多见于儿童,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易造成暴发流行,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临床特点
1.潜伏期。
健康人群接触水痘病人后不会立即出水痘,一般间隔10天-24天后才有可能会出水痘,这个期间即为潜伏期。
2.临床特征和体征。
水痘为自限性疾病,10天左右自愈。发病急,前期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乏力、咳嗽、食欲不振等症状,持续1天-2天后出现皮疹。
水痘皮疹首先出现于躯干和头部,后延及面部和四肢,以发际、胸背躯干较多,四肢面部较少,手掌足底偶见。
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深红色丘疹,再数小时后变为疱疹。水痘发疹经历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等,各个阶段损害可在同一时间内并存于同一患者,尤其是在发疹第2天-3天,同一部位可见到各阶段的皮疹,此为水痘皮疹的另一重要特征。
流行特点
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冬春季高发。该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俗称“见面传”。因此幼儿园、小学等儿童集体机构易引起聚集性疫情。
1.传染源。
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人上呼吸道和疱疹液中,水痘病人从发病前1天-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传播。
3.易感人群。
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主要为2岁-10岁的儿童发病。
防控措施
1.一般措施。
家长和孩子要注意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通风不畅的地方,在幼儿园、小学等儿童集中的地方,要注意室内通风,加强防范。日常做到“四多一少”:多通风、勤洗手、常喝水、多运动、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2.针对性措施。
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隔离水痘病人,应隔离至疱疹完全结痂为止。无并发症者可在家隔离,此前不得入托或入学;亦不应出门与其他儿童玩耍接触,并防止其与孕妇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用品可通过煮沸或者日晒等方式消毒,尤其幼儿园的玩具等要经常性清洗消毒;污染场所要加强通风、换气和消毒。
保护易感人群、特殊人群
要接种水痘疫苗
目前预防水痘的主要办法是接种疫苗
现在使用的水痘疫苗是减毒活疫苗。在我国,水痘疫苗属于自愿、自费、知情同意选择的二类疫苗。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作为水痘的高发人群,必然是疫苗的重点服务对象,学校等集体场所发生水痘暴发疫情时可进行水痘疫苗应急接种。
二、食源性疾病
(一)简介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有的研究和数据表明每年10月到次年4月诺如病毒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近年来我国诺如病毒暴发呈上升趋势,应注意防范。
(二)防控措施
1.目前最有效的预防就是限制接触受污染的食物和阻断食品操作人员、加工人员引起的传播。2.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传播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应按照6步洗手法正确洗手,采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3.加强开展诺如病毒感染防控知识的宣传,提高社区群众防控意识,养成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食物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等健康生活习惯,重点教育居民尽量不吃半生的海水产品等食物,进食前应彻底煮熟。
资料来源:思明区疾控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