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5月18日电今天,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前夕,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与健康报社联合举办了共同构建野生动物友好医药未来在线研讨会,邀请来自高校、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和医药企业代表,围绕野生动物保护与野生动物友好型医药建设,分享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探讨推动传统医药向野生动物友好方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式。野生动物入药不符合时代发展趋势世界针灸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结合医学》杂志主编劳力行教授从野生动物入药历史与伦理的角度,分享野生动物入药给中药国际化带来的多重挑战。劳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药海外推广,他认为,野生动物入药不符合中医传统伦理,也有损中医药的国际声誉。当前,仍存在濒危野生动物入药带来中医药污名化、濒危野生动物大量走私、不法商人以中医名义行骗等问题。他呼吁传统医药从业者提高动物保护意识,避免执业过程中给对野生动物带来伤害。三峡大学周友兵教授分享了与牛津大学野生生物研究所共同开展的研究成果,表示药用动物的定义和分类缺乏统一标准,把药用野生动物的贸易问题简单归咎于中药是不准确的,也有失公正。研究发现,《中国药典》收录的濒危野生动物药材非常有限,并呈减少趋势。但是,受大量广告营销的影响和诱导,保健品行业对野生动物需求持续增长,对野生动物保护带来更大的挑战,并日益影响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口碑。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的杨光博士阐述了中药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他指出,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的发展,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中医药创新发展的重大举措。面对中医药在国际上发扬光大的重大历史机遇,他建议继续加大药用野生动物替代品的研发和应用,减少医药企业对野生动物资源的消耗和依赖,推动中药进一步走向世界。大部分医生和年轻消费者支持药用野生动物的草药替代品云中医创始人何雪峰分享了中医诊疗机构的中药饮片使用情况和趋势。云中医通过对家中医诊疗机构用药情况的分析显示,中草药从种类和用量上都占据优势,中草药是中医诊所治疗使用的最主要的药材种类。在较多使用的中药饮片中,脊椎动物药材(不含禽畜)品类少(3.05%)、使用率低、用量少(占总量的0.35%),并总体呈下降趋势,穿山甲甲片消耗量下降最明显。何雪峰表示,脊椎动物药(野生动物药)的功效可以被多种植物药或矿物药替代,表明野生动物药材中医临床治疗的贡献有限。长远看,减少甚至停止使用濒危野生动物入药是大势所趋。春雨医生市场合作负责人迟颖法介绍了与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央视市场研究、牛津大学等机构合作开展的医生对药用野生动物及其替代品的认知和态度方面的研究。通过对春雨医生平台名医生的在线调研发现,当替代药物的质量跟野生动物制药同样安全有效时,高达86.4%的医生愿意选择草药替代品,并且这一比例随受访者从医年限增加而增长。日常工作涉及中医实践的医生更支持草药替代品,表明他们对野生动物友好型医药持开放态度。此外,医生群体普遍认为草药替代品对患者更安全、更有效、更便宜,也有助于保护动物。央视市场研究移动用户指数视野部研究总监马小凡分享了《年轻消费者对野生动物友好型药品和保健品的认知和态度研究报告》。结果显示,年轻消费者具有较高的动物保护意识,97.3%的年轻消费者认为入药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不利影响,但对禁止或限制入药的野生动物了解不足。年轻消费者在购买相关产品时对是否含有野生动物成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artweb.com/slys/78536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