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伴书香·11点阅鉴《墨菲20篇》·第4期:墨菲定律——德西效应
(1)理论:德西效应是由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通过实验得出,即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降低工作动机。通俗的说,就是让人们对某件事非常感兴趣(内在报酬)时,如果同时提供了物质奖励(外在报酬),那么,反而会减少人们对于这件事情的兴趣。
(2)原因:“德西效应”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的不兼容性。当人们是因为兴趣、爱好或成就感等内在报酬而努力的时候,他们相信这件事情纯粹为自己而做,最大价值是成就和取悦自己。
当人们获得物质奖励等外在报酬的时候,心态就变了。一是患得患失,自己的付出和报酬是否相匹配;二是最重要的,他们的动机从取悦自己变成了取悦报酬的给予者(外部评价体系),当事人本身并没有意识到,但是在一次次物质激励中,潜意识中已经转变了动机。从“自驱”变成了“他驱”,兴趣自然消失。
(3)举例(反向运用):这个例子很多人可能听过,它完美的诠释了“德西效应”。但是我们在这里再次呈现,让大家更有系统性。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喧哗,令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元钱,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变得年轻了不少,请你们继续在这里玩耍,我每天都会给你们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当然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一如既往嬉闹。老人再次出来,这次却只给了每个孩子2元钱。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这一回,孩子们有些失落。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1元钱。到了第四天,孩子们依然来嬉闹时,老人不再出来给他们钱了。于是,这些孩子非常生气,他们发誓再也不来这儿“增添热闹”了。从此,老人家获得了宁静。
这个故事,老人家成功的将内在报酬(玩耍的愉悦感)转换成了外在报酬(直接给钱)。
(4)思考:在经营管理领域,“德西效应”发挥的往往是负面作用。现在很多企业都是通过薪酬体系来实现员工激励的,但是,薪酬作为一种典型的外在报酬,它当然很重要,也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一不小心还是会触发“德西效应”,反而影响了员工的主动性,这个过程,逐渐从心态上开始,再逐渐转移至行为端。
“德西效应”的提出,在团队和人员激励方面,给予我们企业经营管理者和HR从业者一个新视角和思考。真正的去挖掘员工内部动机,激发员工对工作本身的兴趣!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需求层次也从稍次的物质层面逐渐向精神层面转移(自我价值、受尊重)。蒋述职场不是要否认物质激励的重要性,但更想表达精神激励(员工内在报酬)的土壤已经肥沃,未来大有可为。以前说福利是保健因子,蒋述职场认为薪酬激励在未来也会沦为保健因子。因为薪酬激励体系设计在企业中必然是普遍性和保障性,就成了理所当然。这也侧面反应是我们hr同行们整体专业素养上台阶推动企业管理上台阶的结果。
我相信每个人在工作岗位上都有一扇“仰望星空“的窗,内心都有”诗和远方“,别让草率的、盲目的、粗暴的金钱激励浸污了这片内心净土。反而需要我们hr和管理者去发现和开发!
一位善于点燃团队和员工内心的,善于勾勒组织和团队蓝图,善于规划员工个人发展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在团队管理中,必然会降低"德西效应"的发生,不会只想着用金钱来驱动员工,从这个角度,还可以给公司省钱呢!所以,具备这方面素质和能力的管理者很重要和可贵!(管理者的评价)
对于一个企业,愿景、使命、价值观等似乎比较玄乎和苍白。但是未来在牵引团队发挥的重要性将逐步凸显。原因如上文已提到。因此,我们的高级管理人员需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