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不再是从前的“富贵病”,而患病者的年龄也从以前的40岁以上演变到如今的10多岁的年轻人都得糖尿病。最新统计,全世界已有糖尿病患者超过2亿人,其中儿童糖尿病占糖尿患者的10-15%,中国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达万,并以每年万的速度递增。
这些惊人的数字背后潜藏的原因是什么?糖尿病只是大多数人理解的“血糖升高”么?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究竟可怕在哪儿?糖尿病的那些可怕误区,必须要纠正!
误区1:糖尿病主要是吃糖或者甜食太多造成的
事实:
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王运林介绍到,糖尿病的引发因素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有遗传背景,2型糖尿病有很常见的遗传背景,如果家里面父辈、祖辈有糖尿病的话,后辈的发病率就很高,比同龄人高四五倍。”
王医生说导致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激增的重要原因就是另生活方式的不健康。“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休闲方式多了,健康、健身反而被忽略。在电脑上或者在电视前花费的时间多了,在运动场上花费的时间就少了,运动量远远不够,再结合我们的饮食习惯,现在很多人不再以米食作为主食了,主要的饮食主要是大鱼大肉,米饭吃得很少,我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饮食量也是大大增加,大家在餐桌上,在自家餐桌上,在外面筵席都能见到这种现象,主要是饮食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
糖尿病的症状“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
糖尿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三多一少”,“三多”就是多饮多食多尿,“一少”是体重减轻。如,以前没有夜尿的人突然增加很多,每天晚上要起床3次到4次,这是夜尿增多的现象;刚刚吃完饭还想再吃,总觉得饥饿感很强;体重突然变化,一个月内体重明显减轻5到10公斤,这些现象都可以提示你可能有糖尿病。另外,有糖尿病遗传家族史的、缺乏体育锻炼的人,超体重儿、过胖体重儿,另外妊娠期间血糖增高或者有妊娠糖尿病等这些人群糖尿病的概率比较高。
王医生则建议如果你平时身体很健康,突然患肺炎、尿感染等并发症和伴发症的市民,医院进行血糖检查。“这个血糖不是以指尖血检测,而是看静脉血糖,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大于7.0,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11.1,结合其他糖尿病的症状就可以诊断。要提醒大家一点,这两次血糖一定要排除应急状态,因为人在应急状态下他的血糖是会有波动的。”。
误区2:糖尿病后期血糖稳定后就可以停止用药,万事大吉了
事实:
这是不可能的。糖尿病最重要的治疗方式还是要患者的自我干预,把血糖控制好,把血脂、血压、体重等等这些相应的指标控制在一个正常范围。
妊娠糖尿病并不可怕
如今越来越多的孕妇都欢迎妊娠期糖尿病,更有甚者会导致胎儿的畸形。王医生说,妊娠性糖尿病在生产之后有三个转归,三分之一的人会保留在糖耐量异常状态;三分之一的人会变回正常人;另外有三分之一的人会变成糖尿病,也就是标准的糖尿病。“妊娠性糖尿病就相当于一个应急状态,孕妇体内十月怀胎,这个漫长的阶段机体也会经受磨难,如果孕妇的胰岛功能不好,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她在经历这个磨难的过程可能会患糖尿病。”
但是患妊娠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在妊娠期间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适当地运动,均衡地饮食,不要让体重过快增长,让血糖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对胎儿、对孕妇都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误区3:听说过这样一句话:“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所引起的并发症。”这是真的吗?
事实:
长期血糖高,常年达到十几这种状态,对身体的危害很大,慢慢会出现大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心肌梗赛、“糖尿病足”等。
糖尿病并发症是可控的
糖尿病并发症是可控的。控制血糖,保持一个良好的体重,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把我们的血压、血糖、血脂这些指标完全控制在一个正常范围,这样就能大大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对于糖友的饮食,王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一定要遵循定时定量。“就食物的种类来讲,我们不限制他哪一种食物不能吃,他所有的食物都能吃,只是说要有所侧重,有的食物含糖量比较高的,比如说香蕉、荔枝、龙眼、雪犁等等,这些食物建议少吃;含糖量比较低的食物可以适当多吃,如番茄、黄瓜等。西瓜虽然含糖量比较少,但因为西瓜的升糖指数比较高,所以也不建议大家多吃西瓜。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西瓜吃上一片关系不大,但是吃很多吃上半个西瓜、一个西瓜它的影响就会非常高。”
以上内容截取自健康公开课第四期,错过健康公开课第四期直播的小伙伴们,可以用电脑登陆“健康佛山E站”的“健康公开课”栏目( 下期健康公开课更精彩,敬请期待!
涨知识保健康,如果你觉得收获还不错,给健康君大大力赞一下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