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健康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特别是一些特殊天气(如低温寒潮或高温热浪等)会造成气象要素剧烈变化,使人体受到强烈的非特异性刺激。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温度的骤降已成为影响人类舒适生存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低温寒潮会给人体健康带来怎样的潜在威胁?且听中国气象学会医学气象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兰州大学气象环境与人体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王式功给大家科普科普。
“变温”诱发心血管疾病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布的《天气和健康》曾指出,每当寒潮来临,在气温由高变低、风力由小变大的转换期内,心脏疾病发作频繁,危重病人常常在凄风苦雨中与世长辞。我国医务工作者在医疗实践中也发现,约77%的心肌梗塞患者和54%的冠心病患者在寒潮天气暴发时病情会加重。
王式功告诉记者,这是因为,气温骤降导致的寒冷刺激,使人体血管急剧收缩,动脉平均压力升高,心肌需氧指数也相应增高,心肌缺氧现象加重;为了保持人体正常体温,此时对于心脏的负荷变重,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
德国《医学世界》曾在阿尔卑斯山地区进行一次回顾性调查,结果是,每年的4月份和11月份,心肌梗塞的发病率最高。我国的调查也表明,11月份是急性心肌梗塞发作的高峰期之一。事实上,11月份也是我国冷空气最活跃的月份之一,通过统计气象资料发现,11月份平均变温(即气温的变化幅度)可达7℃至-10℃,为一年中平均变温幅度最大月份。国内医疗气象专家通过分析比较,认为“变温”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最重要的气象指标之一。
人体调节不善易致感冒
寒潮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是诱发感冒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寒潮到来时,感冒病人会明显增多。
寒潮为什么能诱发感冒?一是寒潮所致的暴冷气候使空气的温度显著降低,鼻咽部的局部黏膜变得干燥,以致发生细小的破裂,感冒病毒便乘虚而入。同时,由于气温下降,鼻咽部的局部温度降至32℃左右。这样的温度正适合黏膜裂口内的病毒生长繁殖。同时,毛细血管收缩,黏膜上皮的纤毛活动减慢,气管排出细菌的功能减弱。再加上呼吸道受强冷空气刺激,局部血管收缩,使黏膜分泌的免疫球蛋白相应减少,为感冒病毒的入侵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由于寒潮袭击前后的2~3天内,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骤然下降,人的体温调节功能在这种突如其来的寒冷刺激下下降,给不同类型的感冒病毒入侵以可乘之机。
关节痛是典型的气象病
完成呼吸过程,首先需要使空气从鼻腔、呼吸道到肺。据王式功介绍,低温使得人体吸入的空气温度较低,需要鼻腔、呼吸道甚至肺等器官予以加热,由此加重了这些器官乃至心脏的负担,易导致相关疾病发病或使病情加重。王式功说:“对于老年人和儿童来讲,寒潮到来时,如果呼吸系统不能立即相适应,轻则不适,重则会引发相关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患者都往往病情复发或加重。
关节痛是典型的气象病
每当季节发生变化或气象要素剧烈变化之时,患者往往会感到异常疼痛。急性发作时关节局部红肿,有痛、热、无力、运动障碍等感觉。研究表明,大气中的三对基本矛盾,即干与湿、冷与热、气压高与低和关节痛发作的关系最明显。当遇到寒潮天气时,温度往往会下降8℃以上,关节活动阻力增加,同时润滑关节的液体的黏度也增加,进一步影响关节的活动能力。如果体温调节功能不佳,关节温度的恢复则更为延迟,就会造成关节功能疾病。
转载请注明出处:公众科普/编辑:郑爽
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么样北京白癜风可以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