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食疗养生大会召开全国食疗养生产

食疗养生全面融入大健康产业

“到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均预期寿命较目前再增加约3岁,达到79岁。到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这是今年发布的“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纲要的发布,显示我国政府正在引导食品产业向营养与健康方向发展,而我国传统养生文化食疗保健则是推进全民健康事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为了弘扬传统养生文化、传播科学食疗理念、发展良性养生经济、推动健康产业发展,日前,由中国食品报社、中国食文化研究会餐饮文化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食疗养生大会暨食疗保健与全民健康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同时,全国食疗养生产业联盟成立。原卫生部党组成员、纪检组长、中国保健协会荣誉理事长张凤楼,中国食品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黄国胜以及葛可佑、白树民等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讲话。

当前,我国居民面临多重健康问题挑战,疾病负担日益沉重。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今后20年内中国慢性病的发病人数将增长2—3倍。

针对这种现状,多位专家表示,慢性病的高发与不合理的膳食结构紧密相关。因此,食品工业不仅要积极顺应食品消费从生存型消费向健康型消费的转变,还要引导消费者合理的需求,并制造更符合人类健康和提升国民素质的好产品。

顺应消费需求

健康产业大有可为

黄国胜指出,健康中国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串数字。深入理解健康中国战略部署,需要立足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现实,明晰食疗养生的重要性和对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实施的意义。

黄国胜表示,膳食结构强调的是食物与身体的平衡以及食物之间各种成分的互补与平衡。一旦失衡,人体就会受到损害。他认为,西医和中医在指导人们如何吃得好、吃得平衡、吃得健康的问题上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西医注重的是食物本身的成分,通过含量的有无、多少来指导现代人的饮食;而中医则通过对饮食的认识与传统的中医理论融会贯通,创立了完整的食疗理论。

因此,发展食疗养生事业将助推大健康目标的实现。今天,我们既要传承,更要创新,要把古今中外的食疗优秀成果集成创新,不断推动食疗养生领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更好地惠及人民大众的营养健康需求。中国食品报社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加强与食疗养生机构和个人的合作与交流,继续坚定不移地走食业为主、兼续发展的大健康产业之路,携手奋进,共建共享,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张凤楼表示,今年发布的“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提出今后卫生与健康的方针,总体而言就是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到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将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而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及社会老龄化加剧,全民对生命健康和保健有了更高追求。营养与保健需求的快速增长与逐渐刚性化,推动了健康产业发展。张凤楼介绍,到年,健康产业的市场将大于8万亿元,到年要达到16万亿元。

当前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功能食品,诉求趋向养生保健,并且在发展中日益壮大,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健康补益产业新的市场格局,比如目前针对肥胖问题就打造了一个行业。实际上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活方式病已经超过遗传性疾病,成为危害健康的新杀手。其中,以家庭为单位出现的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肥胖、糖尿病、胃炎、大肠癌、肺癌的聚集现象尤为严峻,而这些疾病均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年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群慢性病的发病率达到20%,死亡数占总死亡率的83%。

因此,张凤楼建议,企业可以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季节、不同的亚健康状态等,开发具有养生保健作用的产品,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指导健康生活

膳食指南与时俱进

为了适应人们对健康生活要求的持续提高,相关指导建议也不断地进行修改,比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据中国营养学会荣誉理事长葛可佑介绍,二十多年来,我国已对膳食指南进行多次修订。

葛可佑介绍,从历史上看,最早出现的膳食指南萌芽是年,英国当时推荐儿童的膳食当中必须包含一定量的牛奶。年,瑞典出现了一个膳食文件,共有8项,告诉人们什么是合理的膳食。年,美国农业部制定美国居民膳食指南。美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发布,对其他国家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随后很多国家都制定了自己的膳食指南。

我国的第一个膳食指南于年由中国营养学会制定出台,即食物要多样,饥饱要适当,油脂要适量,粗细要搭配,饮食要精致,甜食要少吃,三餐要合理。年制定第二版膳食指南,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膳食指南,包含8条内容。年,我国制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第三版,包括10条内容,较第二版本有两条改变:一是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年轻人三餐分配不合理,中饭吃得不好,晚上却大吃大喝,这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提出每天足量饮水,因为很多孩子喝碳酸饮料和含糖饮料太多,所以强调合理选择饮料。

年,最新膳食指南将第三版膳食指南的10条推荐精简至6条,注重饮食文化传承发扬,弘扬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的传统美德,强调个人、家庭、社会、文化对膳食和健康的综合影响作用,建议在传承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同时,开启饮食新理念,着力解决公共营养和健康的现实问题,并鼓励社会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

发挥食疗优势

中医药保健与健康管理对接

北京保护健康协会会长白树民表示,“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指出,要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

“民以食为天”,“食”到底有多重要?如何落实到一日三餐上?又该怎样吃出健康?理想膳食模式就是平衡膳食,这个模式所推荐的食物种类和比例,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中国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能量需求水平的健康人群的营养需要。长期坚持理想膳食模式有维护或促进健康的作用。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认为食物与药物均来源于大自然,形成了“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的理念。前人在这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根据食物的性、味、功效进行搭配,形成了具有“食养”和“食疗”效果的膳食。

目前,中国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35—65岁人群已经成为中国的慢性病大军;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和脂肪肝、高血压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白树民呼吁,食疗养生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方式,各方应该携起手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达到食疗健康中国的目标。

整合优势资源

全国食疗养生产业联盟成立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为了联合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全民健康事业,会议宣布全国食疗养生产业联盟成立。主办者表示,全国食疗养生产业联盟的建立,将在新形势下积极整合发挥政府资源、政策优势、项目合作、资本整合、基地建设、公共关系、专家互动、健康投资、产业融合、媒体推广、信息发布等资源优势,并进行开发与运营,本着公开化、透明化的运作方式推动健康事业。

据介绍,全国食疗养生产业联盟为非盈利组织。联盟在宣言中明确表示,将坚持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个人的积极性,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按照大健康发展思路,实现全民健康。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熊苗健康生活馆!









































早期白癜风要怎么治疗
有什么方法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artweb.com/jkbk/78526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