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考考你
关于孩子性早熟,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多发于女孩
B.多发于男孩
C.与日常饮食有很大的关系
D.与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答案:A、C、D
“问的人实在太多了,
今天就来说一说益生菌。
”9月6日,世界顶尖科学期刊《细胞》(《Cell》)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同时发表了来自Weizman科学研究所同个团队的两项背靠背研究,研究者们发现:
1、常用补充剂中的益生菌,难以在肠道“安家”。
2、使用抗生素后,益生菌的使用不利于肠道菌群复原。
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些外媒甚至作出“服用益生菌不仅无用,还可能有害”的报道。
对于益生菌有没有用,此时下定论是不恰当的。两篇论文并未否定益生菌的作用,媒体不可夸大。但是有一点,益生菌的使用,家长需要理性对待。
简单认识益生菌
什么是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殖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
什么是菌群?
指的是大量真菌或细菌形成肉眼可见的集团。
什么是菌株?
菌株又称品系,表示同种微生物不同来源的纯种培养,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每一个微生物纯培养都可称一个菌株。益生菌中存在着千差万别的菌株,而且不同菌株之间的作用差别很大,甚至可能出现截然相反的作用。
人体菌株种类繁多,普通益生菌制剂只能包含少量几个菌株。卫生部发布的《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中明确列出了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可以点击看大图)
《细胞》论文究竟说了什么?
益生菌起了个好名字,一听就是对健康“有益”。普遍认知是服用之后能够补充肠道有益的菌群,让身体健康。然而研究却指出:
1、想要益生菌在体内“定居”,可能需要个性化定制。
以色列免疫学家EranElinav说,研究显示许多受试者对益生菌有抵抗力,各个受试者之间益生菌定殖情况差异非常大。有的人对外来菌接受程度颇高,肠道菌近似重组;有的人却完全留不住。也就是说,益生菌不应该被“一刀切”地补充,未来很可能针对不同的人,需要个性化定制。
2、抗生素治疗后,益生菌干预不利于菌群复原。
使用了抗生素之后,受试者们的肠道菌平衡受到了很大的破坏。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补充益生菌并没有像大家想的那样有助于肠道菌重建!没有服用益生菌的受试者用了21天复原;而服用了益生菌的受试者,直到试验结束的第28天,肠道菌还是没有恢复,甚至在又过了5个月之后,还是存在生态失调!研究者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发现益生菌的存在甚至影响了整个消化道的基因表达和功能,益生菌不见得就是有益无害的。
这两项研究中的受试者都是健康的成年人,而益生菌的使用目前在尚未稳定的婴幼儿中是非常多见的。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科学家并没有否定益生菌的作用,更多是在探索什么情况下更有效。
具体可参考文末的辅助阅读
有关益生菌,我的看法
不可否定益生菌的作用。但是,近年婴幼儿对于益生菌的使用是有些过度的,我在多种场合也多次公开表示过,不建议家长用益生菌给孩子作日常保健。对于益生菌,我的看法是:
1、益生菌的使用印证了肠道功能的重要性。这跟中医顾护脾,强调重视消化是不谋而合的。脾,也就是消化系统,是“后天之本“。
2、肠道菌群需要达到平衡,任何菌种过量或者过少都不利孩子健康。一个因素多了,必然会抑制其它因素,问题是,你并不知道究竟哪些因素会被抑制和伤害。所以我向来不建议孩子长期服用。
3、不能否定益生菌的作用。如何使用另其发挥有效作用才是我们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