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迟到22年的感谢再不来就怕救命

扬子晚报网5月16日讯(通讯员刘威记者朱鼎兆)5月15日上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门诊,进入诊室的一个小伙子自报“磊磊”(化名)这个名字时,小儿外科主任李炳惊喜又惊讶——这是他22年前接诊过的一个重症患者。“九死一生”的经历,让他们彼此惦念,而在之前的3月份,“磊磊”已到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寻找李炳主任一次,不巧的是,李主任当天没有上班。今年3月份,磊磊(化名)寻找李主任未果后手写的感谢信。年5月的一天,连云港2个月大的磊磊从爷爷怀中滑落,从二楼楼梯重重摔到了一楼地面,当时就陷入昏迷。“一家人医院,检查发现时颅内血肿,大面积脑挫伤,颅骨骨折严重,如果不立即手术孩子就没有生存的希望,但那个时候我们无论从医疗条件和技术方面是没有绝对把握的。时间紧迫,我们决定要为这个小生命搏一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主任李炳说。手术过程充满了惊险,但最终手术团队顺利清除了磊磊颅内血肿和坏死脑组织,并成功止血。骨折的颅骨也做了修复。看着磊磊转危为安,等在手术室门口的家属特别感激,不过李炳说,要谢谢家属的决定和对医生的信任。是家属,给了他们放手一搏的勇气。“如果患者给予理解和信任,愿意跟医生共担风险‘赌一把’,医生就会迎‘险’而上,为患者赢得一线生机。在医疗决策中,最难的永远不是技术,而是医患间的心灵默契。医患是生命共同体,唯有信任,才能共赢。”李炳说。22年后,医患双方再见面。术后磊磊平稳度过危险期,顺利出院。对于李炳团队的这次放手一搏,一家人二十多年里未曾遗忘半分。“从我记事开始,爷爷就经常跟我提起这段经历,让我一定要找时间来看看李主任。这一次,我正好趁着在宿迁实习的机会,到淮安来看看他,一直担心再不来他就退休了。李主任和他的手术团队,已经刻在我的DNA里了!”磊磊说。今年3月29日,医院寻找过李炳主任,不巧的是,李主任当天没有上班,虽然没有见面,但是他还是很高兴,觉得两人相距不远了,那次回去后,他还特意手写了一封感谢信。身体和心理都得到治愈的患者,常怀感恩之心,将美好代代相传;被牵挂了22年的医生,收获了职业成就感,为更多人带去健康和希望。“虽然过去了二十多年,但这个孩子我印象很深,感谢患儿家长在我还是年轻医师的时候给予我充分肯定和信任,也感谢磊磊和他的家人,这么多年还记得我。”李炳坦言,从医三十多年来,遇到过很多困难和挫折,每一次都是患者的需要和肯定给予了他坚持下来、走出困境的勇气。“我的手机通讯录里有不少患儿家长,我们非亲非故,但是在孩子治愈之后,我们成了朋友。”校对徐珩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artweb.com/ysbj/78537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