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高血压”已被人们熟知,但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高血压最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严重的可威胁生命。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脑血管意外,其次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再是肾功能衰竭。每一个并发症都会直接威胁人的生命!
高血压十大并发症用药选择
高血压并发症用药一定要分清并发症是哪种,再针对性地选择用药。那么高血压并发症该如何选药呢?
01
高血压伴冠心病或心肌梗死
高血压会造成全身大小动脉硬化,一旦形成冠状动脉硬化,每天就会生活在心肌梗塞的死亡威胁中。
选药:首选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离子拮抗剂(CCB)。
理由:对稳定型心绞痛者首选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率和血压,从而降低心肌耗氧,减轻心肌缺血,改善预后。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者可选服长效CCB或ACEI,均有降压及缓解心绞痛的作用,预防心肌梗死,延缓和阻止心血管事件。
对所有无禁忌证的心血管高危者(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短暂性脑缺血等)应作“心血管事件”的一级预防,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mg/d。
02
高血压伴心力衰竭
高血压病会导致心肌代偿性肥大,造成心脏缺血、缺氧,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随时可能发生心力衰竭。
选药:首选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亦可考虑钙离子拮抗剂(CCB)。
理由:心衰时RAAS兴奋,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拮抗肾素介导的心肌重构,减缓心衰的进程,亦可改善过快心率下对血流动力学的不利影响。
ACEI及ARB不但能逆转血管紧张素所致的心肌重塑,改善心衰预后,还可通过扩张血压,降低压力负荷,改善心脏泵血。
心衰需要大量迅速利尿,降低心脏容量负荷,缓解肺淤血,因此可使用短效利尿剂。CCB可扩张血管、降低容量负荷,改善心衰症状。
03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
选药:首选ARB或CCB。
理由:ARB不但能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素II的活性,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压力负荷,减缓左心室肥厚的进程,还能逆转血管紧张素介导的心肌重构作用,改善左心室肥厚状况,故作为首选。
CCB可降低血管内膜脂质沉积,逆转由AT1所介导的心肌和动脉血管壁平滑肌增生和肥厚,延缓左室心肌肥大,降低心衰的发病和病死率。
另外,药店人还应建议顾客限制食盐摄入,减轻体重。
04
高血压伴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
选药:可选钙离子拮抗剂(CCB),不宜用β或α受体阻滞剂。
理由:CCB对支气管无收缩作用,且具有一定程度的扩张作用,故对伴有哮喘和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更为适合。
支气管平滑肌上存在β受体,β受体阻滞剂可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而增加呼吸道阻力,可加重或诱发哮喘的急性发作。
因此,支气管哮喘或慢性肺疾病患者禁用。
05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高血压会引起糖尿病,继而引起足溃疡,以及心血管、肾脏、神经、视网膜多处病变,最终以肾衰竭死亡。
糖尿病、高血压两者联手,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糖尿病人患上了高血压后症状不明显,往往疏忽大意。
选药: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
理由:ACEI对高血压合并早期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有保护作用,可改善糖尿病患者多蛋白尿或微量蛋白尿,延缓肾脏损害。
ARB改善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促进尿酸的排泄,从而显著降低心脏和脑卒中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
保护肾脏而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过程,尤其适用于伴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微量蛋白尿的高血压患者。
06
高血压伴痛风高尿酸血症
选药:首选药物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不用利尿剂。
理由:降压的同时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ARB能促进尿酸盐的排泄,使血尿酸下降。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等可增加近曲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减少肾小管对尿酸的分泌,其它利尿剂呋塞米、托拉塞米、依他尼酸也有此作用。
07
高血压伴精神抑郁症
选药:可选钙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不宜用利血平、甲基多巴以及含利血平的复方制剂。
理由:利血平、甲基多巴可降低5-羟色胺、去甲基肾上腺素、甲基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浓度,长期应用会引起抑郁症状。
08
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
选药:应先减轻体重,限热量,加强体育锻炼。可选钙离子拮抗剂(CCB)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理由:CCB不影响肾功能及脂质代谢;ACEI能调节血脂和清除氧化自由基,可使血浆胆固醇(CH)、三酰甘油(TG)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LD-ch)升高或基本不变。
不宜应用大剂量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在大剂量长期用药时,可引起脂质代谢异常,表现为血甘油三酯、胆固醇升高等。
此外,对于老年人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高者或脉压差大者应选用CCB。
09
高血压伴脑血管病
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中风,中风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高压每增加10mmHg,中风风险将提高53%,控制好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基本措施。
选药:首选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
理由:CCB作用强而平稳,可保护脑、肝、肾功能,对抗血小板黏附、抗自由基,长期服用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ARB可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针对脑卒中高血压治疗应以维持脑灌注压、预防脑卒中复发为目的,在充分评估患者的临床情况基础上,按个体化原则,谨慎地选择合理的药物。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宜降压太低;出血性脑卒中应紧急降压;脑梗死溶栓时慎用静脉降压药;病情稳定时选用钙离子拮抗剂。
10
高血压合并肾脏病变
高血压肾病是高血压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高血压病的进展,肾脏损害几乎不可避免。
高血压导致肾小球小动脉硬化,造成肾脏排泄功能障碍,水、盐代谢和酸碱度平衡发生紊乱,出现尿毒症。
选药: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
理由:ACEI类药物是把“双刃剑”,兼具保护肾功能和引起急性肾衰竭和高血钾症的情况,但只要肾脏血流灌注充分,ACEI可以减缓慢性肾病和肾脏损伤的发展。
ACEI对于双侧肾动脉狭窄或者单侧肾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禁用,它可以造成外周血管扩张,从而起到降低外周阻力的作用,可能导致肾血流灌注不足,造成肾功能损伤。
联合用药
01
用药原则
避免同类降压药的联合,一般不主张ACEI和ARB的联合使用,优先推荐以下6种联合方案:
?、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ACEI;
?、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ARB;
?、ACEI+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
?、ARB+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
?、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
?、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
02
具体方案
1)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联合用药:吲达帕胺片(寿比山)+马来酸依那普利
效用分析:依那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压机制为减慢有扩血管作用的缓激肽的降解,促进前列腺素的释放。
吲达帕胺为利尿剂,通过排钠降低血管平滑肌对血管收缩剂的反应,诱导动脉壁产生扩血管物质。
与依那普利联用可减弱其高血钾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的副作用,并且能增强降压效果。
适宜人群: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
注意事项:吲达帕胺为磺胺类抗高血压药物,对磺胺类过敏者禁用。利尿剂禁用于痛风患者,高脂血症者宜慎用。
2)高血压合并肾衰竭
选药原则:优先选择长效降压药物,对有肾功能损害的高血压患者而言,保护肾功能首要任务就是控制血压。
选用降压、保肾药物高效平稳降低血压至正常水平,是保护肾脏、延缓肾功能恶化的重要措施。
选用药物:
高血压伴有轻度肾损害时,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利尿剂。
高血压伴有中度肾损害时,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钙通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是目前高血压肾病降压首选用药。
ACEI:代表药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雷米普利。可降低血压,并具有保护靶器官的功能。
ARB:代表药物氯沙坦、缬沙坦。有降压、保护心功能、抗心力衰竭、保护肾功能和延缓肾脏损害,逆转左心室肥厚的功能。
3)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联合用药:倍他乐克+马来酸依那普利
效用分析:倍他乐克通过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心排血量起到降压作用,依那普利有助于改善心肌的重构,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
适宜人群:高血压合并心肌梗塞的患者。
4)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联合用药:马来酸依那普利+拜新同(硝苯地平控释片)
效用分析:依那普利能减轻糖尿病引起的蛋白尿症状,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
适宜人群: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
5)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中风
联合用药:阿司匹林+理洫王(血塞通软胶囊)
效用分析:阿司匹林具有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理洫王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可降低阿司匹林用量、副作用及阿司匹林抵抗,实现协同增效,对于预防中风,保护心脑血管健康有重要作用。
备注:本文仅供药店人参考学习,患者用药请在专业药师或医师指导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