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日,在听蒋勋老师的《细说红楼梦》,散步时,乘车时,临睡前,或者在做一些不费脑筋的家务时,就让蒋老师富有磁性的声音在身边流淌,毫无目的地如同在听一个老友倾谈过往,而心绪也随之慢慢沉静下来。
《红楼梦》这本书,大概是我人生中读完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著作,十一二岁的年纪,还有好多认不得的生字,也难懂那些曲义幽深的诗词戏文,却着魔般地被吸引了进去。一个暑假的闲暇,都把自己关在卧房,歪在床上神游于书中那个“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世界,心中热闹非常,虽然周遭静得只闻蝉鸣和电扇叶片卷风的声音。
毛泽东曾经问手下干将许世友:“我要你读《红楼梦》,你读了没有?”“读了。”许世友回答得很干脆。“读了几遍?”“一遍。”“一遍不够,要读三遍。”接着毛泽东随口背了《红楼梦》第一回中的一大段。看到这个故事,我不禁莞尔,也许毛主席是看在许将军是一介武夫又公务繁忙,所以特地放宽了要求罢。读一遍《红楼梦》确是走马观花,容易遗漏许多细节,但读“三遍”就够了吗?其实,读《红楼梦》不在遍数,也不在你是否一次要把它看完,而是在漫长的人生中让这本书如同镜子(风月宝鉴)一般陪伴着你,因为《红楼梦》即是人生,你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去读、去参照,就会有不同的体悟,让你时时去校正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风月宝鉴”既是书中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中收了贾瑞命去的道家法器,也是《红楼梦》曾经的第一个书名,据脂砚斋批语看,它是曹雪芹最为钟爱的书名,一生耿耿于怀,反复皴染,却因锋芒太露,容易让人看穿,为不使此书因“腐儒诽谤而毁”,而使其藏匿章节之中,有待慧眼相识。
初读《红楼梦》,往往纠缠于宝黛钗的爱情纠葛之中,着迷于钟鸣鼎食之家的绚烂生活,而随着年纪渐长,反复潜心品读,发现其中的每一个人物,不论达官显贵,还是贫民奴仆,无论清高典雅,亦或市侩猥琐,都是有血有肉的,且各有各的生命之精彩和深刻。我想作者实在是心中有大爱之人,能真心待众生以平等,能感知每一种人生之苦。比如贾瑞这个人物,在青少年时期读来,总觉得他是肮脏不堪的,他做人势利无能,贪恋美色,深陷情欲泥沼而无法自拔,最终落得一个为人所不齿的下场。而这样一个与主线毫无关联的“腌臜之人”,曹雪芹却浓墨重彩地用了整整两章多的情节去描述他,年少时读来曾十分厌烦,觉得这个人物玷污了心目中的“纯爱小说”,却不想是那时的自己对这本书的认知本就谬以千里。《红楼梦》是一部宏伟的写实小说,它描绘的是整个社会,所以生活中存在的人和事,书中俱以呈现,并且作者花费这么多笔墨和心力,一方面是对平凡人的遭遇的悲悯,另一方面是想通过他告诉世人“欲望”之于人生的关系。
贾瑞是个典型的在封建礼教约束中长大的孩子,他父母早亡,跟着祖父祖母生活,祖父贾代儒是贾府家学里的先生,是个正统的儒家纲常的捍卫者,他教导贾瑞极为严格。但正是由于这种长期“存天理,灭人欲”的礼教压制,使得贾瑞在十多岁初识情欲之时,禁不住诱惑,沦为欲望的奴隶。正所谓“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贾瑞是先情欲“爆发”进而沉沦“灭亡”,都是“沉默”太久之故。通过贾瑞的故事可以引申出一个“如何正确疏导青春期孩子的情欲”的命题,我想即使是放到现在,也是值得心理学家和广大家长去慎重思考和实践的。在贾瑞命悬一线之时,作者给他安排了一个颇具神话色彩的结局,一个跛足道人给他送去了一面“风月宝鉴”,嘱咐他只可照反面,不能照正面。贾瑞拿来一试,发现反面是一具骷髅,惊得一跳,还暗骂“道士混账,如何吓我”,再一照反面却是他心心念念的凤姐招手叫他,便数次入镜与之云雨,最后精尽人亡。风月宝鉴的“正反面”也是暗喻人生的两面,人所向往的“正面”往往是世俗的欲望:情欲、物欲、名利欲等,而“反面”的骷髅则代表了生命的“本真”:不论你多么沉迷于世俗的欲望,即便它使你获得过一时的“满足”,但终究是过眼云烟,甚至过度执迷,还会加速生命的瓦解。最后曹雪芹也借风月宝鉴之口道出生命真相:“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作者用心可见一斑,人生在世,“真假”二字最难辨别,作者以为生死是真,欲望是假。那么,抛却欲望,我们就能过好这一生了吗?作者并没有在书中给出答案,可能他自己也没有答案,毕竟曹雪芹最终潦倒至死,连他的毕生心血《红楼梦》也成为断稿残篇,但他用一场完美的“人间修行”给我们诠释了生命之义。
古往今来,如果说这世上谁拥有过完美人生,个人认为非曹雪芹莫属。他自幼生长在祖辈几代任江宁织造的顶级世家,经历了盛世繁华,又遭遇家族没落,流离失所,从云端坠入泥潭,他见识了人世间最全面而真实的模样。家破人亡后,他并没有丧失意志,反而开启了一段伟大的自我救赎之路,将他前半生所见所闻和人生感悟都集结成书,一是对过往所遇人和事的祭奠,一是对后来人的警醒。他让人们见识了世间百态,见识了功名利禄和情爱的虚幻,当生命大限将至,我们所有也不过是过去的种种经历而已。所以,我想人生的意义其实无非是“你对世间的记忆”和“世间对你的记忆”,而这两种“记忆”越深刻越久长,也证明你的一生越有价值。而要获得对世间的深刻记忆,就需要用心用力去活,用双脚去丈量世界,尽力体验生命无限的可能性,也要接纳平凡生活中的点滴苦乐,以宽容纯良的赤子之心去对待周遭的人和事。但“世间对你的记忆”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这种“记忆”对于普通人来说通常来自于家人和朋友,我想这也是人类社交和繁衍的重要意义之一,就像电影《寻梦环游记》中所说:“一个人真正的死亡,是被所有人遗忘”。而人总是有梦想有追求的,古来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乃至方外之人,凡在历史上留下只字片语的,都是对人类的物质或精神文明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所以人生在世,如果能做一点有助于他人获得幸福,有益于推动社会进步的事业,而不是仅仅去追名逐利,满足个人欲望,那便不枉此生了。
《红楼梦》是一座人生智慧的宝库,需要穷尽一生去探索发掘,书中还有很多道理现在即便是知道,但如果没有亲身经历,也不会对它产生多深刻的共鸣,所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过好这一生,明白道理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真正把它运用到这平凡而又不凡的生活之中。
欢迎扫描下方北京白癜风去哪个医院白颠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