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保健】万病之源——湿气

【日常保健】万病之源——湿气

夏季,空气湿度加大,养生重在祛湿。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现代人是生活在一个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环境中,对四季的感觉越来越不分明。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冬天烧暖气,穿件单衣还冒汗,阳气外越,藏不住精气。(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人体在这种环境的状态下最容易生病,皮肤开合的功能下降,抵御病邪的能力越来越差了,极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湿邪对人体的伤害,比寒邪还要大。

每年七八月份叫长夏,此时湿气当令,人体中的脾与之相应。湿在中医里又叫“阴邪”,而脾为至阴之脏,喜燥恶湿,所以脾气在七八月的时候最旺盛。如果长夏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同时,脾主运化水液,它的特点是阳气易衰,阴气易盛,湿邪侵犯人体后最易伤害脾阳,而脾阳的虚弱也进一步助长了湿邪的侵入。

湿邪也是最容易渗透的。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好比南方的冬天,令人难受了。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这就好比夏天的雨天让人喘不过气来。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治不好了。

湿气是什么

人们常说的湿气,在中医理论中有外湿、内湿之分。外湿比较好理解,就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居住环境潮湿等外在湿邪侵袭人体。内湿则多是由人体自身的脏腑功能协调失衡所生,最常见的是由脾虚失其健运功能,水湿停聚体内后形成内湿。内湿常见于素体肥胖,痰湿过剩之人,或贪食生冷,过食酒肉,损伤脾胃。

湿气的具体表现

湿邪作为六淫邪气之一,若侵犯人体上部,则表现胸闷咳嗽,晨起咳痰,头蒙不清醒,一遇到空气中湿度变大,就不不舒服;

若侵犯人体中部,会出现腹胀,吃饭时没胃口,吃下的饭不消化感,口腻或口甜,舌头不轻利,舌苔厚腻;

若湿气停滞在人体下部,则会出现腹胀,腹泻;大便粘腻排不尽感,且容易粘厕所池壁,不好冲洗;同时因为湿气重而不想饮水,进而出现泌尿系问题;

若水湿泛溢肌肤,则会引起湿疹、皮炎、痤疮等皮肤病。

中医古籍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可见湿气与脾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我们先来













































北京白癜风哪治的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那个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artweb.com/ysbj/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