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营养水平日渐提高
但膳食不合理导致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近日,第七届全民营养周正式启动。全民营养周是由中国营养学会主办的,每年一次的为宣传营养健康理念、提高居民营养健康状况而集中开展营养教育和知识传播活动。
作为摄取营养的重要方式,营养膳食似乎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居民普遍认为,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养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国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尽管全民可选择的营养摄取方式增多,但仍面临营养相关疾病多发、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问题。国务院在《健康中国行动(-年)》里,将“合理膳食行动”列为提升全民健康的重大行动之一,指出了膳食营养的重要性。
树立正确营养意识,科学选择营养膳食,仍是国民亟需提升的重要部分。
在今年全民营养周期间,由中国营养学会主办,源自海外的自然健康营养品牌Swisse斯维诗和阿里健康联合支持的“合理膳食营养惠万家——全民营养周系列科普公开课”,致力于打造营养领域的国民课堂,为中国居民的营养教育作出更多贡献。
我国膳食营养现状:
营养不足问题有所改善,
膳食不合理导致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的营养保障和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均期望寿命从35岁提高到77.3岁,居民营养不足与体格发育问题持续改善。
今年年初,中国营养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中提到,多年来居民膳食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充足,优质蛋白摄入不断增加,居民平均身高持续增长,农村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显著降低,这些都是食物供应充足、膳食质量提高的主要贡献。
但是,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和不健康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营养健康问题。报告指出:“一是膳食不平衡的问题突出,成为是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高油高盐摄入在我国仍普遍存在,青少年含糖饮料消费逐年上升,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奶类、鱼虾类和大豆类摄入普遍不足;二居民生活方式明显改变,身体活动总量下降,能量摄入和消耗控制失衡,超重肥胖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膳食相关慢性病问题日趋严重;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食物结构有待改善,农村居民奶类、水果、水产品等食物的摄入量仍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油盐摄入、食物多样化等营养科普教育急需下沉基层;四是婴幼儿、孕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营养问题应得到特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