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防控近视还需

白癜风精准疗效 http://m-mip.39.net/news/mipso_6185445.html
在门诊,常常会有这样的场景:候诊区,小男孩四处跑动,叽里呱啦说个不听,爸爸管不住,只能拿出手机,小男孩立马乖乖坐下等叫号……查眼压时,小朋友哭个不停,不肯配合医生做检查,妈妈怎么安抚都不行,后来拿出手机,让孩子看半集动画片后乖乖查眼压,小朋友立马就不哭了……这就是我们的孩子,被手机“绑架”了的孩子。如今电子设备的普及,总是能够将孩子牢牢地锁定在手机、电脑之前,将大量时间消耗在游戏、视频之上,对孩子的视力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近视向低龄化、重度化发展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数据显示:3-6岁的孩子中,手机接触率已高达91%;小学9~10岁的孩子,已和成人使用行为相差不多。

再看以下这组数据:

孩子连续玩20分钟手机视力平均下降到43.8度近视状态孩子连续玩20分钟iPad视力平均下降到41.7度近视状态

小小屏幕为什么对视力影响如此之大?

这是因为玩游戏时,手机、iPad上的影像是频繁闪烁变化的,孩子为了看清屏幕上的内容,睫状肌会跟着影像的变化而频繁运动。而孩子们的视觉调节能力较差,眼部神经、肌肉发育尚未完全,久而久之孩子们的睫状肌就会疲劳,甚至出现睫状肌痉挛,不仅影响视力,还会影响眼部聚焦功能,渐渐发展成斗鸡眼、弱视、近视。当近视发展成高度近视(度数超过度)时,还会面临以下风险:

青光眼发生几率高14倍

白内障发生几率增加3倍

视网膜病变几率高8倍

……

为了保护学生视力,近日,教育部发布了我国年教育工作的40项重点任务。其中明确提出,年,各地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要比年下降0.5或1个百分点以上。为实现总体近视率下降的目标,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初中阶段作业不超纲,高中阶段作业不越界;以中国孩子生理发育过程中平均睡眠时间为标准,确保孩子睡眠充足;以及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等等。这当中,严格手机管理这一条可以说是引发了无数家长的共鸣。近视防控专家提醒各位家长,孩子每天观看电子屏幕的时间要严格控制,年纪越小视屏时间要越短。视屏时遵循“20—20—20”法则,即观看电子屏幕20分钟后,要抬头远眺20英尺(6米)外20秒钟以上。

尽量避免使用手机进行线上学习,要选择屏幕较大、分辨率较高的电子产品,亮度根据环境进行调整。观看电视或投影仪时,眼睛距离屏幕要3米以上;使用电脑时,眼睛距离屏幕应不少于50厘米

有了近视,该如何矫正

当发现孩子眼睛看不清楚,医院进行散瞳,确定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如果散瞳后仍然有近视度数,即为真性近视,真性近视不可逆,需要光学矫正。

目前,能够控制近视过快发展的矫正手段,主要有:合适的配镜处方、角膜塑形镜、周边离焦设计的软性角膜接触镜及框架镜片、低浓度阿托品,辅助方法视觉训练(针对调节功能、集合功能异常的近视人群)。

1)合适的眼镜:不同儿童近视发生和近视状态是不同的,验配眼镜也不能“一刀切”。需要结合双眼的眼位(有无内、外隐斜)、调节力、屈光状态等多种因素来给出恰当的处方,选择合适种类的镜片如:看近内隐斜、调节不足的人群可以考虑选择青少年抗疲劳镜片等。

2)角膜塑形镜:通过夜晚睡眠时配戴,改变角膜前表面的弧度,暂时减低近视度数,在恢复日间正常的裸眼视力的同时,相比框架眼镜可以矫正周边视网膜的远视离焦状态,从而控制眼轴的过快增长,延缓近视进展。适合年龄8岁以上近视度数在1.00D~5.00D的近视人群,同时要求眼部条件满足验配需求,能够理解镜片控制效果,而且能遵照镜片护理要求和定期进行复查。

3)周边离焦设计软性接触镜:在设计上,模拟角膜塑形后的离焦环,制造出稳定的周边离焦状态,有效达到控制近视的目的。适用于近视-10.00D以内,且散光≦2.00D的青少年人群。

4)周边离焦设计的框架眼镜:通过光学设计在保证中心视网膜上成像清晰的同时又可以形成周边视网膜的近视离焦效果,以达到控制近视的效果。

5)辅助的方法视觉训练:针对调节功能、集合功能异常的近视儿童可以通过专业的眼保健训练可以改善调节滞后、减轻眼疲劳来延缓近视进展。

经多个研究发现,低浓度阿托品可以有效延缓儿童近视的发展,但具体作用机制还不清楚,目前为止,0.01%浓度的阿托品在我国还没有正式上市,再加上阿托品是处方药品,用量用法都需要特别注意,如果家长选择自己网购并且自行滥用,缺乏专业引导与监测,存在药物浓度不当、成分不稳、易污染等的风险,会对孩子的眼睛造成伤害。

近视防控要重视科学矫正措施,并选择适合的、安全的、有效的、可控的光学控制措施,而阿托品药物的谨慎使用是在以上措施均实施后,仍无法起到近视的有效控制,且个体明显呈现快速进展为高度近视风险的,在知情同意与具备严格临床随访条件方可选用。切忌因为选用药物而忽视行为习惯与光学控制措施。

家长们要改变“重治轻防”观念,随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artweb.com/ydbj/785342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