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四月天,山河无恙柳如烟,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传染病高发的季节蛰伏了整个冬天的生物都恢复了生机,病毒和细菌也从土壤中获得了重生。借助风力,迅速播散到空气中每一个角落。在继续做好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同时,一些常见传染病也需要特别注意。年4月23日下午,童得梦幼儿园针对全园教职工开展了关于《儿童常见传染病的识别与控制》的培训。
现针对培训内容与大家分享以下几点有关于春季传染病防控的知识要点:
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有明显的头痛、疲倦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嗓子疼等上呼吸道症状轻微。少数流感患者会表现出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症状区别于普通感冒。
预防措施:
1.接种流感疫苗。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降低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2.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外出佩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换气,居室每天至少通风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手触摸眼、鼻、口,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掩口鼻。
3.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合理膳食、适当运动、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导致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患病机会。
4.不带病上学,孩子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及时就医。一旦确诊流感,痊愈后须持医院预防保健科开具的复课证明方可复学。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人上呼吸道和疱疹液中,水痘病人从发病前1-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均有传染性,让人颇为头疼的是,水痘的早期症状和感冒很相似,让家长不好分辨。
典型水痘的临床症状可分为两期,即前驱期、出疹期。前驱期多表现为出疹前1-2日,先有发热、头痛、咽痛等前驱症状,此后1-2日即进入出疹期。水痘皮疹为向心性分布,首先见于且主要位于躯干部,以后延及头面部,四肢相对较少。最初的皮疹为红色斑疹,然后发展为充满透明液体的水疱疹。一两天后,透明的液体变浑浊,疱疹出现“凹脐”现象,然后结痂。此时,其他部位的皮肤上会再依次出现类似皮疹。在一个患者身上可见斑疹、丘疹、水疱疹和结痂等各期皮疹同时存在。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
2.勤洗手,勤洗澡,勤晒衣被,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3.流行期间不去人群密集公共场所。
4.水痘患者出疹期要卧床休息,多饮水,吃易消化食物,避免抓挠以预防皮肤感染。患水痘学生需要隔离至水痘疱疹全部结痂为止,痊愈后须持复课证明方可复学。
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麻疹通过打喷嚏、咳嗽、说话等方式传播,传染性极强,接触麻疹病人后90%以上都会得麻疹。
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出疹特点是在发烧3天后,为红色斑丘疹,用手指轻轻按压之可褪色,部分可融合成片,但无论皮疹分部多广泛,在皮疹之间仍可看到正常的皮肤。疹子出齐后,持续3-4天逐渐消退,整个发病过程可以概括为“烧三天,出疹三天,退热三天”。病人出疹的前、后5天都有传染性。
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好手段,与麻疹病人接触的人应尽快进行麻疹疫苗的应急接种。
2.加强室内通风换气,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3.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如果出现发热、红色皮疹、咳嗽等症状,医院诊治。如确诊麻疹,应隔离至疹后4天,并发肺部感染者延长至14天。痊愈后须持复课证明方可复学。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先天性风疹的患儿,病人鼻咽部分泌物、血及尿中均带有病毒,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一年四季均可传染得病,以冬春季为多。症状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布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预防措施:
1.接种风疹疫苗。
2.在春季风疹高发期,尽量少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的场所,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
3.保持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通,增加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讲究个人卫生。
4.如确诊风疹,应隔离至疹后4天,有合并症者延长至第10天。痊愈后须持复课证明方可复学。
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口诀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在每年10月至次年3月。诺如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是引起成人和儿童急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毒。诺如病毒具有传染性强,感染剂量低、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和全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诺如病毒以粪-口途径传播为主,包括摄入患者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者摄入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以及间接接触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都可能感染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胃肠炎一般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多数患者发病后2-3天即可康复。目前,针对诺如病毒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和疫苗,其预防控制主要采用非药物性。
预防措施:
1.勤洗手:保持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掌握“七步洗手法”,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
2.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制作生熟食品要分开。食物必须煮熟煮透,特别是海产品,即食蔬菜彻底洗干净。
3.远离呕吐物:如果同学呕吐,应第一时间远离呕吐物及污染物,不要围观。
4.及时就医:如果孩子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待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才可返校。
手足口
手足口病(HFMD)幼儿常发的一种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
预防措施:
1.疫苗手足口病疫苗是目前最可靠、最有效减少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的手段。2.隔离、通风用肥皂和清水洗手,一定要告诉宝宝,在把手洗干净之前,不要揉眼睛、抠鼻子、吃手,或者伸手抓东西吃。3.避免接触不要和疑似手足口病、急性胃肠炎的病人亲密接触。发现孩子有手足口病,医院诊治,并按医生的嘱咐服药,并卧床休息。注意:
1.对于患病宝贝,一定要从发病开始隔离7-10天,以免传染其他孩子。
2.虽然手足口症类似水痘,一般能很快痊愈,但也不可掉以轻心,要细心呵护,注意预防隔离,以防扩散流行。
肺炎
肺炎是肺组织的一种感染,会引起咳嗽、呼吸短促、发烧、呼吸频率加快中的一种或是全部症状。一旦孩子的感冒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控制时,尤其是身体虚弱的孩子容易从感冒发展为肺炎。
患病症状:
呼吸急促、吃力,有时候伴有呼吸疼痛;鼻孔张开(预示着孩子呼吸难);发烧,体温一般在38℃~39℃之间;胸痛,呼吸时会加剧;腹痛、食欲不振;持续咳嗽、气喘。
护理要点:
预防措施:
1.如果家人患感冒或者其他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时,尽量让孩子与患病的亲人隔离,避免孩子受到传染;
2.室内经常通风;
3.保护孩子不会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
4.让孩子注射预防肺炎的疫苗,也是预防孩子得肺炎的一种有效途径。
给家长朋友们的建议
1.督促孩子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手肘遮住口鼻;饭前便后、擤鼻涕、打喷嚏后、外出回家后、接触垃圾后要按照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用过的卫生纸不随地乱扔、不随地吐痰;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等物品,使用公筷公勺,养成文明用餐的习惯。
2.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科学佩戴口罩,尽量不前往人员聚集、空气流动性差的公共场所。公共场所保持1米社交距离。
4.家长要注意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合理膳食,每天为孩子准备高质量的早餐,为高效学习提供足够的能量。食物种类多样,营养均衡,每天一袋奶。督促孩子每天足量饮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5.督促孩子保持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睡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运动前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运动强度循序渐进,从容应对生活状态的改变,保持健康体重。
6.控制使用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