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早春早春,慎防春瘟。”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各种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时节,今天,小编就带您了解一下春季传染病的防控小知识。
常见春季传染病1.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患者体温大多在39℃以上,一般持续3~4天,或同时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伴有消化道症状。
预防措施1、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2、室内常通风,可有效降低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进行体育锻炼,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2.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由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形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接触传染。
预防措施1、不要接触水痘患者,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医院也尽量不要去。
2、如果孩子不小心直接接触过患者水痘疱疹的液体、被病人污染过的用具,或是碰触到患者的飞沫,应将孩子隔离观察两到三周。
3、平时要让孩子多锻炼身体,坚持运动,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提高抗病能力。
3.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沬传染,少数通过用具传染。病毒由呼吸道侵入人体,该病多数起病较急,引起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
预防措施1、在腮腺炎流行时,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更不要与患儿一起玩耍或聚会。
2、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室内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
3、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对接触过传染期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易感者(既往未患病或未接种过疫苗者)要密切观察。
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该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患儿常有骤起高热、头痛、颈项痛、呕吐等症状,多发生于6岁以下儿童。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
预防措施1、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通风效果差的公共场所;
2、要保持居住环境的空气清洁和空气流通;
3、发现患病,及时送医,并做好隔离消毒。
5.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
预防措施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手足口病的高发期,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3、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医院就诊。
4、患手足口病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免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6.诺如病毒诺如病毒主要通过人传人、食物和水三个渠道传播,该病毒感染性极强,如学校、养老院、餐馆等人多和集中供餐的地方,特别容易感染病毒。
预防措施1、及时发现病例。学校及托幼机构应做好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工作,一旦发现儿童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要立即就医并隔离。
2、做好清洁消毒。建立校内日常环境清洁消毒制度,做好校园内环境清洁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急性胃肠炎患者或隐性感染者须应暂时调离岗位并隔离,杜绝带病上班。
4、强化水安全管理。保证饮用水安全,购买商品化饮用水须查验供水厂家的资质和产品合格证书。
春暖花开,各种春季传染病也开始活跃,只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就能有效防止病源传播,赶快行动起来吧!
编辑:陈晓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