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患者到梧桐山中医学堂诊治妇科病。患者三十多岁,阴道瘙痒几个月,瘙痒加重时,坐卧不安。用西药的外洗剂,暂时瘙痒减轻,一旦停药就反弹,瘙痒更甚。带下量多,质粘稠呈豆渣样,前阴奇痒,胃口很好,舌苔白腻,舌面有许多红色草莓粒,舌边齿印较深,月经期间,乳房胀痛,脉弦数。
中医辩证:肝郁血虚脾弱,湿热。
中医治法:调和肝脾,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祛湿止痒。
中医方药:《医学心悟》的萆薢分清饮加减合加味逍遥丸。
川萆薢20克黄柏、石菖蒲6克丹参、茯苓各20克,白术10克、车前子10克、鹤虱、白鲜皮、贯众各10克。
同时服用加味逍遥丸。
服用两天,反馈感觉胃偏凉了。
总体来看,辩证没错,因她上热下寒,把最后三味药作为外洗药。方子改为:内服汤药:川萆薢20克黄柏、石菖蒲6克丹参、茯苓各20克,白术10克、车前子10克。外熏洗方:鹤虱、白鲜皮、贯众各20克。
再用13剂内服、外熏洗药治愈。
中医治疗外阴瘙痒即阴道瘙痒根据辩证施治,一般可分为热证、虚证和实证三类,当然可以更加细分。只要对证下药,就可以效如桴鼓,标本兼治。
西医治妇科病包括外阴瘙痒,外洗药往往只是抑制症状,一旦停药可能反弹,比原来更加严重,内服西药往往疗效也不好,还十分伤身体。当然,现在许多中医已经不懂真正的中医辩证论治,用西医思维下中药或干脆用西药消炎,疗效往往很差。大家可以看到,医院排队最长的是妇科和牙科。因为即使中医牙科也完全西医化了,除了跟西医牙科一样的拨牙、补牙、补牙之外,什么都不懂。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