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作为一种低知晓率、低治疗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慢性肾脏病被很多人称为“隐形杀手”。在中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高达10.8%,遗憾的是,慢性肾脏病人群知晓率不超过10%。
许多慢性肾脏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不仅可以发展为尿毒症,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血管病变,是导致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案例一:体检发现肌酐升高不在意3年后飙升到
50岁的孙女士,6年前体检发现肌酐有多,蛋白尿2+,血压也偏高,临床诊断为慢性肾脏病三期。但孙女士觉得身体没有特别不舒服,没有加以重视,也没有系统干预。
3年后,她的肌酐飙升到了,这下她慌了,去医院就诊,医生的话犹如晴天霹雳,“你这个情况很严重了,需要马上做血透。”
案例二:检查肌酐,盲目治疗导致肌酐飙升到一千多
40岁陈先生,患有2型糖尿病十年。3年前检查发现有少量尿蛋白的情况,进一步检查血肌酐umol/l,感觉身体不疼不痒的没有重视。
不到半年时间,开始有水肿、血压高、皮肤瘙痒等症状,到院检查血肌酐升高到了umol/l,肾功能损伤非常严重,肾脏出现一定萎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30ml/min/1.73m2。
抱着只要肌酐降下来就不用透析的想法,尝试了一些偏方。服用药几个疗程后再来复查,肌酐不仅没降反倒升高了,甚至高达一千多。
面对这种情况,肌酐一千多还能降下来吗?降下来一定不会尿毒症透析吗?很多人觉得肌酐高了降下来就不会尿毒症,总是想要找降肌酐的药,肌酐一旦升高到以上便不知所措。
相当一部分人觉得当肌酐超过时,就已经发展到了尿毒症,只要把肌酐降下来就安全了,不会达到透析了。
慢性肾衰竭的正确治疗方向,并非降肌酐!肌酐升高后,基本上病情就达到了肾功能不全阶段。这个阶段的治疗目标是什么?
降肌酐还是降血压还是预防贫血?都很重要,但在稳定这些指标的同时,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延缓肾功能的衰竭。及时修复受损较轻的肾单位,同时保护好完好的剩余肾功能。
这样肾脏才能持续发挥作用,且进展速度不是很快,尿毒症风险较低。肾功能稳定住,肌酐值自然也就降下来了。
如果只是单纯的控制肌酐值,起不到根本的作用,一停药很可能肌酐就又涨上去了。因此肾友们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稳定延缓肾功能的重点又要从哪些方面入手?一方面:对于病情整体的稳定性。要稳住整体肾功能的情况,也离不开局部症状的控制。包括血压、血糖、血脂、血红蛋白等影响血液流通状态的指标,还有反映电解质情况的如血钾、血磷、血钙等情况以预防引起的矿物质、酸中毒、骨代谢紊乱引起的肾性骨病。以防止并发症对肾功能的损伤,造成尿毒症风险的升高。
另一方面:加强对病情的管理。病情稳定后预防复发也是治疗中关键的一项。慢性肾功能中后期,尤其肾衰竭阶段,不要想着一劳永逸的治疗。要有更大的耐心,定期监测各项指标,养成良好的治疗习惯包括饮食、复查、用药等。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进行交流沟通,对病情更有益。
提醒大家如果晨起发现眼睑或面部水肿;高血压;夜尿增多,白天小便减少;尿常规检查发现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尿糖等异常;乏力、精神不振等,都需要去专业医生处就诊,早发现早治疗。
在线解答肌酐大于怎么办?
肾病综合症一定要做肾穿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