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洲坊會促關注保健品市場亂象

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m.39.net/news/a_6205102.html

青洲坊會促關注

保健品市場亂象

青洲坊眾互助會今舉行「關注保健品市場亂象監管市場保居民權益」記者會。坊會表示,近期收到不少街坊反映,購買不少保健品,服用後沒有效果,惟有關本澳法例沒對保健品作出規管,坊會年初已向當局有關部門反映,促請政府完善相關法律;並期望政府盡快通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倘若經營者存在不正當營商行為,應及時作作出禁止及懲處,以加強保障消費者權益。

青洲坊眾互助會今舉行「關注保健品市場亂象監管市場保居民權益」記者會。

記者會今午在會址舉行,該會理事長李冬敏、副理事長陳鳳等出席。李冬敏指出,市面上林林總總的保健食品及用品愈來愈多。除充斥各大連鎖個人護理店及藥房,社區上的保健公司透過疑似專業人士推介,宣傳產品的保健功效,令消費者眼花繚亂,一不小心就會買入許多價格高昂、功效存疑的保健品。

據本澳法律規定,對健康有好處的物品或方法進行宣傳廣告,均須事先由衛生局批准,倘若未經批准而舉辦類似的銷售活動,而沒有對該類物品做出明確的定義,可被罰款至1.2萬元。而保健食品與其他所有食品一樣,透過食品標籤法(第50/92/M號法令)之相關條文進行規管。目前,市面上保健產品有不同類型、不同形態、不同功效,在監管上涉及衛生局、市政署、海關、消委會、經濟局等多個政府部門,難以對保健品市場進行有力的監管。

她又指出,本澳現行的食品標籤的法律沿用近30年,當局應適時檢討有關法律,並完善食品標籤管理工作,對於保健食品,應清晰標明有效成分、效用與功能、適用人士、建議食用方法等,且產品標籤上應聲明不能代替藥物,以作提醒消費者,確保居民安全。

陳鳳舉例指出,現時社區上存在免費體驗「電療椅」的店舖,並聲稱只要使用電療椅,便能有助改善頭痛、失眠、風濕、偶發便秘等不適,店內更有出售價錢由過百至數萬元不等的保健產品,據觀察所見,店舖每天均吸引大批長者排隊入內體驗。也有街坊反映,經常在「免費」體驗電療椅過後,店舖職員便會向長者推銷貴價保健產品,有不少人在職員的「推薦」下,購入該公司所售的「魚油」,甚至購入數萬元的「電療椅」。

她強調,市面上的保健品繁複多樣,不少產品以提升身體機能及生活質素為名,其功效及安全性存疑,倘若有人誤信商家宣傳,將保健品作治療用途,不僅為居民帶來經濟損失,還可能延誤病情,所謂保健品卻最終影響身體健康。尤其對長者而言,未必能充分掌握這些所謂保健食品及器械的資訊,以判斷產品是否具有足夠的安全性及實際效用,極易聽信商家的誇口便購買。

為此,坊會促請當局考慮就保健食品進行專門的立法監管,規管介乎藥物與一般食品間的保健食品,清晰保健食品的定義,完善市場監管,設立嚴格標準和加強日常監督機制,建議對市面上出售的保健食品,必須先經過註冊及審批程序,以確保產品具安全性、保健功能,並且有論證報告和相關科學依據,證明其產品能真正達到其聲稱上所說明的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artweb.com/jjbj/78534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