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在我们的“爱绘本爱孩子~品绘童乐” 小儿推拿脾胃与日常保健分享人:苗苗妈悉尼科技大学工程硕士,年以前就职于世界强企业,加拿大赫氏工程咨询公司,年以后全职妈妈,年创办Mammycare女性健康品牌,从事产后健康幼儿保健事业。大家好,我非常高兴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小儿推拿的保健。说小儿推拿,要从推拿学说起。推拿学是中医学当中和中药,针灸并列为中医的三大形式。小儿推拿是在中医儿科学和中医推拿学的基础理论指导下发展起来的。第一个要点就是要根据宝宝的生理和病理的特点,我今天在群里和妈妈说,我们要用小儿推拿,就要学会观察宝宝。小舌头是最需要被妈妈注意的地方,舌苔可以判断孩子的寒,热,积食。
有妈妈对孩子的舌苔观察吗?
如果孩子的舌苔厚重说明病症较重,需要引起妈妈的注意了。
然后要观察颜色,如果颜色厚白,说明是寒症,如果颜色黄,说明是热症。
比如外感风寒,着凉了,这些属于寒,如果积食,脾热,便秘等都属于热症。
群里宝妈我家孩子舌苔厚白,是母乳喂养,是我吃了什么么?苗苗妈就看这个案例,从大人的角度分析有可能是你吃的寒凉,或者你是虚寒体质。从宝宝角度分析,他有没有受凉,都有可能出现这样的状况。如果妈妈本来就是这样的体质,那么宝宝先天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是也是可以通过刺激穴位的方式调整。妈妈要注意尽量不要接触寒凉的东西。无论是天生的寒,还是后天影响的宝宝的寒症,这里妈妈都可以参考一下,对于寒症我们可以通过捏脊和补肾来壮阳气,提高免疫力。捏脊就是从龟尾(尾骨的位置)捏到脖子后面的大椎,每次三到五遍,一天两次。捏脊是个非常好用的保健手法,对于提高宝宝的免疫力,有助于宝宝各个脏腑的茁壮成长。群里宝妈如果是热症就不可以捏脊了吗?苗苗妈热症一样可以捏脊。捏脊主要是针对脊柱穴和两侧的膀胱经,对于脊柱穴,从尾骨往上捏是补,反过来捏是泻。而脊椎两边的膀胱经没有补和泻的说法,是点刺激有效,所以无论什么方向捏脊,从刺激膀胱经的角度(对全身脏腑的协同调理),捏脊都是很重要的保健方法。群里宝妈积食可以捏脊吗?苗苗妈积食便秘是热症,包括发烧的时候,捏脊是从大椎开始往下捏。所以一定要先对宝宝的状况把握准确再选择保健手法。辨证是小儿推拿的基础,就好比任何问题的出现都要找对原因才能找到方法一样。所以很多穴位和方向妈妈们在家要谨慎判断,但是捏脊这个相对比较好判断,妈妈们都学起来,用起来吧。另外,新生儿就可以开始捏脊,中医的说法太阳升起阳气足的时候捏,效果最好。群里宝妈我们家孩子两岁多,无论什么时候睡觉,睡着后都会先出一身大汗,我一开始以为他热,后来发现不是,一身汗出完基本就不出了,请教您,这是怎么回事?苗苗妈关于出汗,多是因为脾虚。脾虚的表现很多,比如脾气不好,爱哭闹,面黄,瘦弱,流口水等。脾虚一般都是后天造成的,比如喂养不当,辅食加的过早,过于复杂,造成脾胃的负担。如果是脾气不好的脾虚,是肝风内动,扰心,一般我们会对这样孩子平肝,清心经,补脾。再多说一句钙的问题,钙的吸收好坏是和脾胃的健康有直接关系的。如果宝宝脾虚,补得再多也不一定能吸收。另外,脾虚这个问题,好药收集一些其他的宝宝症状再综合判断调理。
就刚才脾虚出汗,脾气不好这个案例说一说具体操作。
首先,穴位取左手。左手是目前小儿推拿的操作方法。
肝经:从来不补,对于脾气大的孩子基本手法是平肝(来回推)。
清心经:手法是清天河水,次。
Ps:如果推的时候宝宝不配合,可以等到孩子睡着以后再来操作。
群里宝妈孩子总流口水怎么办?苗苗妈流口水是比较典型的脾虚有寒,而刚才说的脾气不好是脾虚有热。对于流口水,主要采用补脾清胃,加一个暖穴推三关。食疗:红豆、红枣加到山药里面熬粥。另外,小米粥也很好。对于手上的经络,几个注意:肝不补,中指心经不碰。如果是清心经,一般都用清天河水和清小肠代替。最后,对于下午妈妈们问的便秘的问题我再总结一下:
首先,便秘有虚实之分,实症居多。奶粉喂养的孩子,喝水少,吃的太多太油腻等。肠胃积热,这些都是实症便秘。
这几种情况就是需要清热通便,主要操作清大肠,六腑,积食加清胃。
第二,虚症。比如我记得下午一个妈妈说宝宝小时候就几天拉一次,长大到三岁还是便秘,而且拉的困难,这个很有可能虚。如果精神不好,吃的也不多,大多属于虚症,需要润肠通便。一般操作:清补脾,清补大肠,揉二马。
关于小儿推拿的分享内容,到这里就基本结束了。
苗苗妈给大家推荐了一本书《三字经派小儿推拿》
苗苗妈建议:每天的保健,捏脊五遍,其他次数到就可以了。如果妈妈们能坚持,宝宝没有问题的时候可以每天捏脊揉腹,按揉涌泉,可以预防很多小问题。
对小儿推拿和产后修复有兴趣的宝妈们,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