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两天前是二十四节气的小雪,小雪节气有什么意义?小雪之后该如何养生?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解读小雪
小雪是一年中的第20个节气,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太阳达到黄经°,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由于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所以关于小雪的民谣也充满了传统文化的气息:“小雪地封初雪飘,幼树葡萄快埋好,利用冬闲积肥料,庄稼没肥瞎胡闹。”民谣中不仅说明了此时的气候特点,也提示了此时的农事活动,对人们的生活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小雪三候
虹藏不见:小雪之日“虹藏不见”。阴阳交才有虹,此时阴盛阳伏,雨水都凝成阴雪了,虹当然不见。
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小雪后五日“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天地各正其位,不交不通。
闭塞而成冬:再五日“闭塞而成冬”,冬为藏,冬为终。
节选自朱伟《微读节气》
小雪养生
1.防止抑郁
抑郁症的发生多由内因即七情过激所致,七情包括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在这个时节,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失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了生机,天地闭塞而逐渐进入严寒的冬天,天气常呈阴冷晦暗之象,给人造成压抑感,非常容易引起心理上的一些感伤,从而导致心情抑郁症状的发生。此时,人们应该学会适当的调整自己的心情,不要因为天气的变化而受影响过多。
小雪之后,进入抑郁多发的季节,饮食上应常食菠菜、猕猴桃、牡蛎、橘子、黄豆和深绿色的蔬菜,因为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叶酸,可以帮助抵抗抑郁。全麦面包、粗面粉制品、谷物、酵母、动物肝脏及水果等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对改善不良情绪及抑郁症也大有裨益。除了注意饮食上的调节以外,大家在这个时节还可以通过多做运动、听听舒缓的轻音乐、晒晒太阳来消愁。
2.防治内火
这个节气里,室内暖气都开始供暖,室外寒冷,人们穿得严实,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就容易生“内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容易上火。经常听说周围的人出现口腔溃疡,甚至脸上的疙瘩也比平日里多了,这些就是内火的表现。虽然寒冷的日子里,人们喜欢吃热乎乎的食物,但是姜教授告诫大家,过于麻辣的食物最好不要吃,这会更助长体内的“内火”。另外,寒冷干燥的室内,大多数人感到口鼻干燥,好像要冒火了,建议大家可以多喝点热汤,比如白菜豆腐汤、菠菜豆腐汤、羊肉白萝卜汤等,既暖和又能滋补津液。
3.保护阳气
从这个节气开始,东北风刮得多了,由于气候虽冷却还没到严冬,很多人不太注意戴帽子、围巾。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即头部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当头部受到风寒侵袭时,血管收缩,肌肉紧张,很容易引发伤风感冒、头痛、面瘫,甚者可引发心脑血管病。头部是大脑神经中枢的所在地,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为头部皮肤薄、血管粗、毛发多,故头部散发的热能也较大。由于头部与人体热平衡的关系非常密切,寒冬季节若不注意头部保暖,体热会很快从头部散发出去,以至损害人体阳气,消耗机体的能量。因此大家一定要戴帽子,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护阳气。
另外,我国传统医学理论十分重视阳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认为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特别是在冬季,由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而人应乎自然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晒太阳,更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
4.多食黑色食物,补肾预防感冒
小雪时节天气寒冷,寒为阴邪,容易损伤肾阳,故此时宜多食温补益肾食物,而多吃黑色食物不仅能迅速补充热量、防感冒,还能温补肝肾、清泻内火、保养肌肤。如黑芝麻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益气的作用;黑豆、黑米、黑枣、黑木耳等,也都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5.多食热粥
小雪过后,可以多吃保护心脑血管的食品,如丹参、山楂、黑木耳、西红柿、芹菜等;降血脂的食品,如苦瓜、玉米、荞麦、胡萝卜等;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如腰果、山药、栗子、核桃等。
食物烹调可多采用炖食,这样营养流失较少;多食热粥有益健康,如有养心除烦作用的小麦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等。
6.早睡晚起,睡前泡脚
小雪节气要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最好不要迟于23点休息。《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时,尽早上床休息,等日出后再出来活动。
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能刺激足底穴位,或者抽空做做暖脚操,增加腰腿部力量,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冻伤,并能提高机体抗寒能力。
7.运动锻炼
小雪过后,虽然气温更低,但积极锻炼也不要放松。慢跑、快步走、跳绳、打太极拳等,能让全身各个部位活动起来,促进血液循环。但也不可运动过度,大量的出汗会“发泄阳气”,起到相反的作用。
文章来源:网络
主编:申睿
什么药治白癜风有哪些医院治白癜风